瑜伽三十五卷六页云:云何菩萨静虑波罗蜜多种姓相?谓诸菩萨,性于法义能审思惟,无多散乱。若见若闻阿练若处,山岩林薮,边际卧具,人不狎习,离恶众生,随顺宴默;便生是念:是处安乐,出离远离。常于出离及远离所,深生爱慕。性薄烦恼,诸盖轻微,麁重羸弱。至远离处,思量自义,心不极为诸恶寻思之所缠扰。于其怨品,尚能速疾安住慈心;况于亲品及中庸品。若见若闻有苦众生,为种种苦之所逼恼;起大悲心。于彼众生,随能随力,方便拔济,令离众苦。于诸众生,性自乐施,利益安乐。亲属衰亡,丧失财宝,杀缚禁闭,及驱摈等,诸苦难中,悉能安忍。其性聪敏,于法能受能持能思。成就念力,于久所作所说事中,能自记忆;亦令他忆。如是等类,当知名为菩萨静虑波罗蜜多种姓相。
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又称降魔坐。乃结跏趺坐之一。凡坐皆先以右足压左股,后以左足压右股,手亦以左居上,称为降伏坐;其反之者称吉祥坐...【未来黑暗身】 p0490 集异门论四卷十六页云:未来黑暗身者:云何未来,云何黑暗,云何身,而说未来黑暗身耶?答:...(术语)烦恼即菩提,生死即涅槃,是大乘之通谈也。然诸教各异其即之义。大集经九十曰:常行生死即涅槃,于诸欲中实...据俱舍论卷二十六载,与贪相应及贪所系属之心,称为有贪心;而不与贪相应之余善心及无覆心,称为离贪心。 p2442...有漏和无漏。漏是烦恼的别名,有漏就是有烦恼,无漏就是无烦恼。...据法华忏仪载,上中下三根之人修习法华三昧,于三七日中,一心精进,然以根性之异,故所证之相亦不同。即:(一)下根...(术语)亦云骨想。九种不净观(九想观)之第八。观身肉既散,但为白骨相连,治贪着之心也。又名白骨观。...悉昙字 (a,阿)字乃一切真言之根本,故由阿字所生之智,即可体知诸法之实相,并可证得六大法界之体性三昧,称为真...(术语)大乘五位之一。以佛果为究竟至极之位,故谓之究竟位。唯识论九曰:究竟位,谓住无上正等菩提。述记十末曰:...指证悟一真法界妙理之阶位。四十二章经中即有“视平等如一真地”之语。 p64...全一卷。东晋罗君章(罗含)撰。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二册弘明集卷五。主要论述万物转生之观点,以为天地所以运行不止、...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:一时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,与大比丘众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,皆阿罗汉也生死...(印光大师校印本)...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:一时,薄伽梵在佉罗帝耶山诸牟尼仙所依住处。与大苾刍众俱,谓过数量...
九华山有尊肉身菩萨大兴和尚,生前很疯癫,常常给人治病,一治就好,生前常讲的一句话,就是好人好自己,坏人坏自己...
培福、种福不仅是世俗人的希望,即使是修行人也必须时时修福,如果一个人不修福报,只想得到解脱的智慧,那这种没有...
卢舍那佛言:千佛谛听,汝先言金刚种子,有十心。 第一、信心: 若佛子,信者,一切行以信为首,众德根本。不起外道...记得五年前,我讲法让提问题的时候,有一位居士不停地向我诉说她的命气如何不好,经常挨老婆婆的骂,老公在外面有好...
棒喝令开悟 从书中记载,我们可以想见马祖一定是身体伟岸,精力充沛,据说他是牛步虎视,舌头长得可以舐到鼻尖。虽...不少信众和我说起,他们在现实中遇到不少的误解。有的人,一提起佛教来,第一反应就认为是迷信;还有的人,一说到学...
《法华经》全称《妙法莲华经》,因经中宣讲法义至高无上,明示不分贫富贵贱、人人皆可成佛,所以《法华经》也誉为经...
极多烦恼皆由不明白做人处世时,造下的后患。故我们应先学先知,人生不可能任何事情去尝试一番,失败了再重新来。有...
静虑波罗蜜多种姓相
【法相辞典】
【静虑波罗蜜多种姓相】 p1380
上篇:谛依处 | 下篇:静虑境界及佛境界不应思议 |
梵语 daurmanasya。表示忧恼、心不悦之意。在五受中称为忧受,二十二根中称为忧根。俱舍论卷三谓,此损恼不悦之心,...
降伏坐
未来黑暗身
生死即涅槃
有贪心
二漏
三种证相
骨锁观
真言智
究竟位
一真地
更生论
【大藏经】阿閦佛国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
【大藏经】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

好人好自己,坏人坏自己

七事得梵天福报

十种金刚心
烧香拜佛不是行善事

马祖道一的棒喝脚踢
学佛有什么好呢

虔诚读诵《法华经》的不可思议感应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