俱舍论十四卷一页云:此中无表,略说有三。一者、律仪。二、不律仪。三者、非二。谓非律仪非不律仪。能遮能灭恶戒相续,故名律仪。如是律仪、差别有几?颂曰:律仪,别解脱,静虑及道生。论曰:律仪差别,略有三种。一、别解脱律仪。谓欲缠戒。二、静虑生律仪。谓色缠戒。三、道生律仪。谓无漏戒。
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与“四记答”相对。谓依解答而将所问之问题分类为四种。又作四记论、四记。据集异门足论卷八载,即:应一向记问、应...(术语)心识之异名。小乘立六识。大乘立八识。此六识八识,对于肉体谓之魂神。俗所谓灵魂也。无量寿经下曰:寿命或...(1136~1211)南宋临济宗杨岐派僧。四川广安人,俗姓王。号破庵。初师事罗汉院之德祥,不久参访昭觉,更出峡,随澧...(杂名)天上之如意树也。慧琳音义二十五曰:天意树,诸天有树随天意转,所求皆遂,故得名也。...文殊师利的简称,菩萨名,以大智著称,与普贤常侍于释迦如来之左右。...(异类)夜叉王名。最胜王经四天王品云:彼献佛以陀罗尼,名宝贤陀罗尼经。...【性境不随心】 对于三类境,玄奘三藏有偈子曰:‘性境不随心,独影唯随见,带质通情本,性种等随应。’《宗镜录》...(术语)二行人之一。自思如法而行,谓之法行人。玄义十曰:教门为信行人,观门为法行人。...一实相,谓真实之理,无二无别,离诸虚妄之相。印,即信。如世之公文得印可信。盖如来所说诸大乘经皆以实相之理印定...【心转依】 p0349 杂集论十卷十五页云:心转依者:谓已得无学道,证得法性心自性清净;永离一切客尘随烦恼故;名为...因明用语。古因明之祖足目所立因明“似能破”十四过类之第十二。于因明对论中,立者(立论者)以所作性(因缘生)之...普贤菩萨行愿赞...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来会第五之一 如是我闻: 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,与大比丘...教观纲宗 (原名一代时教权实纲要图。长幅难看。今添四教各十乘观。改作书册题名) 北天目蕅益沙门智旭重述 佛祖之要教...
下品中生是什么情况,这是指破戒的众生。这个人先求受了佛的戒法,或五戒、八戒、沙弥戒、比丘比丘尼戒,但受了之后...在热带海洋,有一种奇特的鱼,名叫紫斑鱼,其全身长满了针尖似的毒刺。 紫斑鱼的奇特就在它的毒刺上:在它攻击其它...
一、夫对妻的礼节和义务 佛陀在很多经典谈及夫妻伦理,称家庭的和睦与幸福依靠夫妻双方相互尊重与理解。在《佛说尸...
从前,有一个小和尚急冲冲地跑去找老和尚,告诉老和尚,有很多人在背后说您的坏话!他正想细细道来,老和尚只是淡然...
苏州古城以西,太湖以东,一座千年宝刹香火不熄,这便是灵岩山寺。从古老的东晋时期,西域而来的智积菩萨开山建寺,...
摩尼娄陀(阿那律),在佛陀为大众开示的时候,打了瞌睡,受佛陀呵责,十分忏悔,发愿精进用功,再也不合上眼睛,因...
禅宗历代祖师都主张日常生活中行住坐卧皆是修行,而并非只有坐禅一途。唐代慈受禅师在《训行童颂》中说: 香积厨中...《起世因本经》中说,地球上的人是从光音天下来的。光音天是初禅天。光音天的人就是在空劫(成、住、坏、空)快到成...
三种律仪
【法相辞典】
【三种律仪】 p0182
上篇:三种无表 | 下篇:三种真如 |
(术语)大日经所说之五字严身观,即即身成佛之法也。...
四记问
魂神
祖先
天意树
文殊
宝贤大将
性境不随心
法行
一实相印
心转依
所作相似过类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普贤菩萨行愿赞
【大藏经】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
【大藏经】教观纲宗

下品中生是什么样的情况
仇恨别人就是伤害自己

夫妻间的礼仪与义务

我没有时间去管别人的闲事

明学长老:只要穿上僧服,我就不会再脱下来

阿那律尊者得天眼第一的因缘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