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阿毗达磨辞典 > 正文
依眼耳鼻舌身之五根而生,缘色声香味触五境之心识。一眼识、二耳识、三鼻识、四舌识、五身识。此为六识中之前五识,...(术语)无尽无边之智慧也。瑜祇经曰:身如妙吉祥,能成无尽慧。...【诸缘生法无实作用】 p1356 瑜伽九十三卷八页云:此中善建立诸缘生法无作用故者:谓从后际苦,逆观现法前际苦集,...梵语 parvatopama-kalpa。以天衣轻拂磐石直至消磨尽净,譬喻劫期之长远,称为磐石劫。此磐石又称劫石。据菩萨璎珞本...七种生死之一。谓等觉位之菩萨,破最后一品无明,入妙觉位,不再受后身,故称无后生死。[翻译名义集卷六、摩诃止观...(一)禅宗之寺院。梁高僧传卷三昙摩蜜多章(大五○·三四二下):“以宋元嘉元年,展转至蜀,俄而出峡止荆州,于长沙...【随顺一切坚固善根回向】 修唯识行,十回向位的第六位。此位菩萨,以手足身命妻子珍宝等内外财,施与众生,以身代...亦名:在俗家偏心授食戒制意 戒本疏·四提舍尼法:“(提舍尼二)食尼指授戒。凡众贵清美,不容秽迹。今比丘尼以偏...(名数)有四种:法、报、应之三身。自性、受用、变化之三身。法、应、化之三身。法、报、化之三身是也。...坐禅所积功德之五种相。即:(一)息道善根发相,修行者数息观成就,于禅定时自心安悦而发善根;又分为(1)知息道根本...(名数)凡明法门约于增数,以欲遍摄之也。一一数中虽至无量而诰摄行要无过于二法,即如行人。若能总识十重之二法,...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...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如是我闻: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。尔时佛告忉提耶子首迦长者言:「首迦长者!我当为...楞严经五十阴魔章...问: 不净观是对治什么烦恼?如何修? 惠敏法师答: 不净观是对治淫欲用的,这是一很明显的对治方法。可是我不知道...在忏悔法里面它有作法忏,有取相忏,有实相忏。那么最好的忏悔方法也就是至诚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名号了。这一两年来...在巴勒斯坦有两个湖,相同的是:这两个湖的水源是来自同一条河的河水;不同的是:两个湖给人的感觉完全不一样。 一...自我成长固然重要,也是无止尽的,但自我成长是否就是我们人生的目标及最终目的呢?在凡夫的阶段,我们不断地自我成...神通力虽不敌业力,可是业力不敌愿力,往生极乐的念佛是靠愿力,所以愿力强过业力,你怎么会怕?怕是怕业力现前你愿...生长在非洲荒漠地带的依米花,默默无闻,少有人注意过它。许多旅人以为它只是一株草而已。但是,它会在一生中的某个清...问: 真信愿持佛名号能否避免困苦? 印光大师答: 须各吃素念佛,求生西方。庶可永出生死苦海,常享清净安乐矣。又...一部大藏经中,到处阐明着因果律,不仅在三界六道中都遵循着因果律而随业受报。直到成佛离不开因果。 因果律中,布...
灭谛
【阿毗达磨辞典】
云何灭谛?谓相故、甚深故、世俗故,胜义故、不圆满故、圆满故、无庄严故、有庄严故、有余故、无余故、最胜故、差别故,分别灭谛。
上篇:能杀生者 | 下篇:明行圆满 |
止息生死轮回之苦。“一切皆苦”,为佛教根本思想之一,若能脱离身心诸苦,即能了生死、至涅槃。如老、病、死等三种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