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名数)凡明法门约于增数,以欲遍摄之也。一一数中虽至无量而诰摄行要无过于二法,即如行人。若能总识十重之二法,始终无阙,则方可论道。以所谓十重之二法,摄尽一切诸法也。一真修,二教行,三信法,四乘戒,五福慧,六权实,七智断,八定慧,九悲智,十正助。此十双阙一,则一切诸增数亦不可尽也。见辅行六之二。
佛教词典 > 佛学大辞典 > 正文
(术语)十种见之一。与慢同。大藏法数曰:心生憍慢,计己为胜,视他为劣,是名慢见。...依报是指环境,正报是指人心,当人心改恶向善时,则所生活的环境,也会随之而获得改善。...【萨迦耶见未断有二过患】 p1420 瑜伽八十八卷二十页云:当知未断萨迦耶见、有二过患。一、于能害有苦诸行,执我我...戒本疏·正果五篇:“大圣临灭度时,欲使教法传世有仪,故命持律广开斯要。所以结集文云,一切僧尼及诸犍度所有教法...(术语)新云修惑,旧云思惑,爱惑,假惑。三乘之圣人于修道所断之贪瞋痴等迷事惑也。小乘三界合有十惑。大乘有十六...梵名 Trailokyavijaya。又称月黡尊、胜三世、三世胜、降三世金刚菩萨。为密教五大明王之第二,即五部中金刚部之教令...(名数)密教依释摩诃衍论而立者,前之八识与唯识所立不异,第九识之一切一心识,又曰多一识。是真如随缘而为有情非...据大迦叶问大宝积经正法经卷一载,谓众生若修习下列四种法,即为菩萨之善友。(一)求菩提,谓众生若有发心,乐求菩提...即能得无碍之身自在之力,而无有能障难加害之三昧。又作无害力身三昧。大日如来即住此三昧,宣说“三明真言”,此真...梵名 Kaundinya,巴利名 Kondaa。佛陀于鹿苑初转法轮时所度五比丘之一,乃佛陀最初之弟子。又称阿若憍陈如、阿若拘...即朝夕扣师门,以祈请教诲。碧岩录第九十六则(大四八·二一九上):“近闻达磨大师住少林,乃往彼晨夕参扣,达磨端...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:一时,薄伽梵游化诸国,至广严城,在乐音树下,与大苾刍众八千人俱,菩萨摩...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: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,与大比丘僧六万二千人俱,皆阿罗汉,诸漏已尽,无复...佛告阿难:汝常闻我毗奈耶中,宣说修行三决定义。所谓摄心为戒,因戒生定,因定发慧,是则名为三无漏学。 阿难,云何...
问: 印祖开示如何诵经的时候说,不要想上一个字是什么意思,下一句是什么内容,只管一字一字地去看,不起一念分别...能主宰自己的生活以后,我自然选择的是素食。这并非因为信仰,我只是回归了自己的天性。肉食于我,才是痛苦又无奈的...
在学佛的过程中,绝对不可以单顾自己不顾家庭,那是不可以的。 当我们了解到佛法以后,要把家庭搞好,令大家和睦,...
修行必须有善知识护导我们。地藏王菩萨就护导我们,他把我们拔出恶道,提携接手,牵着我们出去,就像我们天天念地藏...一 空为大乘深义 佛,是由于觉证空性而得自在解脱的。所以从觉证来说,空是一切法的真实性,是般若菩提所觉证的。从...
这《地藏经》,古来因读诵、受持、供养、礼拜而获得实际受用的人,真不知有多少?在宋人所撰的《地藏灵验记》等,都...
眼睛干涩吃荠菜 春秋战国时期成书的《诗经》里有甘之如荠之句,宋代大诗人陆游对荠菜情有独钟,曾吟诗赞美:手烹墙...
我们看拜忏的方法: 一、请圣明证。二、说己罪名。三、立定誓愿。四、读诵礼拜。五、如教明证。 在律上说忏悔要具足...
二法
【佛学大辞典】
上篇:二受业 | 下篇:二法执 |
【发心住】 修唯识行历经四十一阶位,此为初十位的第一位,此位菩萨,初发大菩提心,修十信行,所谓十信者,一、信...
慢见
依报随正报转
萨迦耶见未断有二过患
五篇次第义
思惑
降三世明王
十识
四种法为菩萨善友
身无害力三昧
憍陈如
晨夕参扣
【大藏经】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
【大藏经】悲华经
【大藏经】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

无分别地讽诵大乘经典,既破我执也破法执
素食让我回归天性

学佛不是不顾家庭,而是让人看破

出了三途的众生为何又回来了
印顺法师《大乘空义》

拜地藏像忏悔,获菩萨现身加持

这4种食物多吃对眼睛好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