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阿毗达磨辞典 > 正文
据唯识论说分本识转识。 一、本识 八识中第八阿赖耶识曰本识。 二、转识 对余之七识曰转识,即七转识是也...(譬喻)法门名。以一人之法展转开导百千人而无尽,譬如以一灯燃百灯,故云无尽灯。此为横之无尽也。维摩经菩萨品曰...【诸缘起支流转道理】 p1356 瑜伽五十六卷十五页云:当知此中,因、名缘起,果、名缘生。此无明随眠不断有故;彼无...【随眠】 为烦恼的异名,烦恼随逐我人,令入昏昧沉重的状态;其活动状态微细难知,与对境及相应之心、心所相互影响...资持记·释释相篇:“律不犯中,若舒手及户处坐已内不及则犯;若二比丘为伴;有识别人,或客人在一处准此通俗;若不...(术语)解脱知见为如来法身之一分,故曰身。...(名数)有六种:真身,应身之二身。常身,无常身之二身。生身,法身之二身。实色身,化色身之二身。真身,化身之二...【所造色】 p0735 集论一卷三页云:云何所造色?谓眼根、耳根、鼻根、舌根、身根、色声香味所触一分,及法处所...据善导之观念法门载,凡夫之机性有善性人、恶性人之别,善性人又分五种,即:(一)闻即舍恶行善之善人,(二)舍邪行正...(名数)一由色界中间定以上乃至有顶天之善曰无寻业(二禅已上亦无伺),此唯感心受而不感身受,身受必与寻伺俱生,...(术语)心悬一处而不忘也。大乘义章二曰:常守一缘,不能舍离,于缘发悟名忆。...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三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四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五 慈悲道场忏法卷...闻如是:一时佛在迦维罗卫国释氏精舍,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。九月本斋一时毕竟,从神室出,往至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。...晚课蒙山施食仪...问: 诚心顶礼继空法师!我是一个平常人,但是从二十岁以后才发现自己有同性恋倾向,到二十八岁,性-伴侣越来越多,...
佛子!如来智慧无处不至。何以故?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来智慧,但以妄想颠倒执着而不证得。若离妄想,一切智、自然智...佛教的观念认为,人生除了生、老、病、死四大基本苦恼之外,还有一种苦叫做求不得苦,也就是欲求无法满足时所产生的...
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:人是向死的存在。在人的一生中,经常会有脆弱的时期;在意识活动中,偶尔会有不想活下去的念...
好,南无阿弥陀佛,各位大觉世间有缘人,诸位吉祥。今天我们想跟大家讲一个话题,就是修平等心。释迦牟尼佛当时在印...
三宝,即佛宝、法宝、僧宝。二宝居士就是指信佛、信法、不信僧,不恭敬不依止僧宝的居士。有正见的佛子都知道,二宝...
看第二个。饿鬼的苦,我们看这个饥渴寒热,刀杖驱逼之苦。饿鬼道的苦,主要是饮食跟衣服的缺乏。三界的果报体都要有...现在社会上很多人在做善事、做好事,这代表着我们的社会充满爱心和温暖。但是,慈悲必须和智慧配合起来,否则,虽存...
能杀生者
【阿毗达磨辞典】
如世尊说。有杀生者。暴恶血手。耽着杀害。于诸有情众生胜类。无羞无愍。下至捃多比毕洛迦。皆不离杀。如是名为能杀生者。何等名为有杀生者?谓于杀生。不深厌患。不远不离。安住成就。如是名为有杀生者。何名暴恶。谓集种种弓刀杖等诸杀害具。是名暴恶。何名血手。谓诸屠羊屠鸡屠猪捕鸟捕鱼猎师劫盗魁脍缚龙守狱煮狗施罝弶等。是名血手。何故此等名为血手。谓彼虽数沐浴涂香服鲜净衣首冠花鬘身饰严具。而名血手。所以者何。彼于恶事。不深厌患。不远不离。令有情血起等起生等生积集流出。故名血手。何等名为耽着杀害?谓于众生。有害非杀。有害亦杀。害非杀者。谓以种种弓刀杖等诸杀害具。逼恼众生。未全断命。如是名为有害非杀。害亦杀者。谓以种种弓刀杖等诸杀害具。逼恼众生。亦全断命。如是名为有害亦杀。于杀害事。耽乐执着。如是名为耽着杀害。
上篇:名想建立 | 下篇:灭谛 |
梵语 rāga,巴利语同。爱,恩爱、亲爱;着,执着、染着。执著于恩爱之境而难以分离之情。属于三毒中贪欲之烦恼。大...
本识转识
无尽灯
诸缘起支流转道理
随眠
食家强坐戒开缘
解脱知见身
二身
所造色
五种善性
二受业
忆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慈悲道场忏法
【大藏经】佛说罪福报应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晚课蒙山施食仪
如何摆脱同性恋

腊月初八——恭迎释迦牟尼佛成道日
圣严法师《化自私的欲望为奉献的愿望》

佛教为何反对自杀

修平等心,去除贫富贵贱之分别

没有僧宝,二宝居士能独立存在吗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