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阿毗达磨辞典 > 正文
(术语)十种佛之一。谓八相成道之化身佛。是为酬报因愿之佛,故名愿佛。见八十华严经五十三,三藏法数三十六。...(767~822)日本天台宗开祖。近江(滋贺县)人,俗姓三津首。其先人为归化日本之汉人。十四岁出家,游学南都(奈良...【我无边死后有想论】 p0650 大毗婆沙论二百卷三页云:执我无边死后有想论者:若执色为我;彼所执我,遍一切处...(杂名)帝释天所居之城,即善见城。又名喜见城。在须弥山顶。...指密教之经、律、论三藏。又作密教三藏。即金刚、胎藏二部之大经为经藏,苏婆呼童子经及大小乘之律典为律藏,菩提心...密教手印之一。此印具足五眼,印相为两手虚心合掌,屈两食指,两食指端下垂并立,置于拇指上,中、无名指互立,如独...【解脱知见论】 p1236 集异门论十二卷十一页云:解脱智见论者:谓此正论、能正显了邪智过患,正智功德;故名解脱智...1、指大乘之五宗,即天台宗、华严宗、法相宗、三论宗、律宗。 2、指禅宗之五宗。...戒本疏·四波罗夷法:“对淫,制学离染行不净观等;对盗,制学少欲知足行;对杀,制修慈悲愍物;对妄,制修实语行等...(杂名)随愿文之有无。若有愿文,则表白已后读之。其愿文随施主之意制之,见明眼论。...【一切门苦中有四苦】 p0015 瑜伽四十四卷十二页云:一切门苦中,复有四苦。一、那落迦苦,二、傍生苦,三、鬼...僧伽吒经...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(一)满贤婆罗门遥请佛缘 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。时彼南方有一婆罗门,名曰满贤,...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:一时,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,与大比丘众八百万亿,学无学皆阿罗汉,有为功德无为功德,无学十智...
一般人拜佛,多为追求财势名位及健康等利益,但是,有所求的拜佛,不能算是修菩萨行,故对人格的成长亦无助益,甚至...
大愿力行无胆怯 法显。昔在长安慨律藏残缺。 这是《佛国记》(又称《法显传》、《历游天竺记》等)开篇的第一句话,...
【原文】 汪舟次曰。诸恶业中。唯色易犯。败德取祸。亦莫过此。常即万恶淫为首一语思之。 世间恶业无穷。何至以淫为...
1.在日常驾驶中小心点,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,尽量别去撞小动物,别去碾压小动物的尸体。撞车、撞人不好,要负责的,...问: 佛能预知我们的未来吗? 衍慈法师答: 你问的是佛能否知道我们的未来。其实佛陀悉知悉见,不但对我们的过去与...
若因味生,识自为味,同于舌根,应不自尝,云何识知是味非味? 说是舌识我们舌头能够了别酸甜苦辣,是外面有味道而...
修行要在实行,不是口说就能起作用的。此事无形无相,佛在《楞严经》上说的见、得、了、证, 指亲见、亲得、亲了、...
死亡,对一般人来说,是一恐惧而痛苦的事情;而对净业行人来说,却是法身慧命诞生的辉煌时刻,庆快生平,何戚之有?...
俱有相应
【阿毗达磨辞典】
何等俱有相应?谓一身中诸蕴界处,俱时流转同生住灭。
上篇:苦谛 | 下篇:拘碍 |
即牵日轮、月轮二车之天子,比喻甚为疾速。法苑珠林卷一(大五三·二七三中):“彼天捷疾不及日月二轮,二轮捷疾不...
愿佛
最澄
我无边死后有想论
帝释城
密家三藏
佛眼印
解脱知见论
五宗
四重戒对治行
神文表白愿文
一切门苦中有四苦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僧伽吒经
【大藏经】撰集百缘经
【大藏经】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

拜佛有三层意义

法显大师历时十五年的西行求法之旅

诸恶业中,唯色易犯,败德取祸,亦莫过此

不要让车轮沾上血腥味
佛能预知我们的未来吗

破舌识有自体

以三见阐明破三关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