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阿毗达磨辞典 > 正文
(经名)经中所说离有无之二边也。智度论二曰:车匿比丘,我涅槃后,如梵天法治,若心懦伏者,应教那陀迦旃延经,即...梵名 Vedānta-sāra。十五世纪末,沙达难多(梵 Sadānanda)着,共计十二篇,二○四颂。系综合商羯罗(梵 ?avkar...住者,谓于众同分诸行相续不变坏性,假立为住。...又名四梵住,即慈、悲、喜、舍四无量心,因此四心乃生于梵天的资粮,故名四梵行。...亦名:戏笑戒缘起 含注戒本·百众学法:“佛在舍卫,六群戏笑行入白衣舍。居士讥言不惭戏笑如猕猴,何有正法?比丘...梵名 Atharva-veda。吠陀本集之一。为巫术、咒语之汇集。计收赞歌七百三十一首,其中约六分之一为梨俱吠陀中已出现...缺乏德行之一般凡夫,或菩萨中阶位较低者,于降生时即忘失前生之事,称为隔生即忘。 p5695...(书名)五摄论之一。梁朝真谛所译,无著之摄大乘论及世亲之摄大乘论释也。...【十八变】 p0106 瑜伽三十七卷二页云:云何能变神境智通品类差别?谓十八变。一者、振动,二者、炽然,三者、流布...梵语 trayo dhātavah,巴利语 tisso dhātuyo。(一)指众生所居之欲界、色界、无色界。此乃迷妄之有情在生灭变化...【无边语】 p1052 瑜伽八十一卷三页云:无边语者:广大善巧故。...禅秘要法经卷上 如是我闻: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,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,复有五百大德声闻:舍利弗、大目揵...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安立大乘三界唯识。以契经说三界唯心。心意识了名之差别。此中...如是我闻。一时佛在舍卫国,祇(q)树给(jǐ)孤独园。与大比丘僧,千二百五十人俱,皆是大阿罗汉,众所知识:长老舍利...问: 法师您好!我跟妻子结婚快四年了,第二年妻子就生了一场大病尿毒症,到现在做透析治疗两年了。家人一直催我放...
为孝养父母,知恩报恩故,今得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《大方便佛报恩经》 《梦溪笔谈》讲述这样一个故事:宋朝有...
【是人更能三七日中。一心瞻礼地藏形像。念其名字满于万遍。当得菩萨现无边身。具告是人眷属生界。】 你只能给他(...有一次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精舍,与大比丘二千五百人,菩萨摩诃萨三万八千人聚集,世尊引领大众往南而行,忽然...左宗棠很喜欢下围棋,而且,还是个中高手,其属僚皆非其对手。 有一次,左宗棠微服出巡,看见有一茅舍,横梁上挂着...
当你的心调整好的时候,你才有资格谈一心皈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。所以,佛力跟心力,是你要把你的心力安住了,才有资...我们念佛一定要有一种平实的心,不能去走极端。 我们对十天百万佛号闭关,只要求斋戒清净,守八关斋戒,过午不食,...问: 佛教说是无神论者,但是有因果,受人天果报,那不也是有神论了吗? 成刚法师答: 佛说六道。天道是天人,欲界...
瞋
【阿毗达磨辞典】
瞋者,于诸有情苦及苦具心憎恚为体,不安隐住恶行所依为业,不安隐住者,谓心怀憎恚多住苦故。
上篇:策心者 | 下篇:差别 |
(物名)屎橛之尚未使用者曰净筹,已使用者曰触筹。...
迦旃延经
吠檀多精要
住
四梵行
戏笑白衣舍戒缘起
阿闼婆吠陀
隔生即忘
梁摄论
十八变
三界
无边语
【大藏经】禅秘要法经
【大藏经】唯识二十论
【大藏经】佛说阿弥陀经
父母要我放弃病重的妻子,该怎么办

世若无佛,孝顺父母就是在供佛

这样修行二十一天,地藏菩萨现无边身
父母恩,重如山
输与赢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