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1036~1101)北宋四川眉山人。字子瞻,自号东坡。为唐宋八大家之一。工诗词,并擅书画。开词中豪放之一派,诗文气势雄浑,想像丰富,善用夸张手法,水调歌头、念奴娇诸词,广为后人传诵。书法擅长行、楷,用笔丰腴跌宕,有天真烂漫之趣。虽以文人、诗人著称,但除儒学外,亦亲炙佛教,其诗作常涉及佛法,主张禅净兼修。熙宁年间(1068~1077),在汴京作大阁以安置四菩萨像,写法华经。于天竺寺慧辨示寂之际,作三诗追悼。元丰三年(1080),访江州东林禅院常总禅师,于对谈中有悟,遂赠诗偈一首(卍续一三七·一五九下):“溪声便是广长舌,山色岂非清净身;夜来八万四千偈,他日如何举似人?”吐露其悟境,至今仍脍炙人口。遗作有东坡全集一一五卷、东坡易传九卷、东坡书传十三卷、东坡志林五卷、东坡词一卷等。[佛祖统纪卷四十六、嘉泰普灯录卷二十三、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(栾城后集卷二十二),东坡先生年谱(东坡七集卷首)、宋史卷三三八] p6787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梵语 tisro-duhkhatāh。(一)依苦之性质,分为苦苦、坏苦、行苦三种。(一)苦苦(梵 duhkha-duhkhatā),有漏行蕴中...(经名)高王观世音经之异名。续高僧传第三十九、法苑珠林第二十五有救生观音经,又曰高王观音经。佛祖统纪有十句观...(术语)谓净土论所说女人,根缺,二乘之三体与名也。...(名数)五种之推理法也:一、相比量,就所见而推理其他也。显扬圣教论十一曰:随其所有相貌相属,或由现在及先所见...(385~433)刘宋阳夏人。好学博览,工于书画、诗文,纵横俊发,独步江左。历任太尉参军、永嘉太守。禀性简放自高而...【名所摄四蕴依止七处转】 p0590 瑜伽五十四卷七页云:依止七处,名所摄四蕴转。一、乐欲,二、希望,三、境界...(公案)从容录第四则曰:世尊与众行次以手指地曰:此处宜建梵刹。帝释以一茎草插地上云:建梵刹已,世尊微笑。 五...(譬喻)火燃为焰,佛之威神,譬之光明之耀。赞阿弥陀佛偈曰:一蒙光焰罪垢除。无量寿经上曰:无量光焰,照耀无极。...【独觉乘证得】 p1384 瑜伽六十四卷五页云:独觉乘证得者:谓略有三种。一、先已得顺决择分善根证得。二、先已得证...【意识分析】 八识心王中的第六意识,除了‘五俱意识’与前五识同缘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五境外,还有‘独头意识’缘...【弥楼】 有人谓,弥楼此云光明,七金山也,金色光明故。若准第一义法胜经云须弥楼山,则弥楼是须弥山旧译。俱...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(一)满贤婆罗门遥请佛缘 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。时彼南方有一婆罗门,名曰满贤,...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:一时,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,与大比丘众八百万亿,学无学皆阿罗汉,有为功德无为功德,无学十智...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。法讳希运。住洪州高安县黄檗山鹫峯下。乃曹溪六祖之嫡孙。西堂百丈之法姪。独佩...
原文: 所言公门修行,不专指诵经持咒念佛而已。必须尽己职分,除暴安良,并所统之士卒,一一皆以除暴安良保护人民...
为了找到平静,我们已下定决心成为佛教中的比丘和沙弥。那么,什么是真正的平静呢? 佛陀说,真正的平静并不远--它...
若时不随顺,则都无所爱,尔时起贪爱,唯同于贸易。---中观四百论 偈颂直解: 若观察时,对于不随顺自己的孩子,则...剩菜的故事是说:一个小康家庭,父母生了三个儿女,丈夫工作,儿女读书。丈夫一回到家,都跟太太说:「你真幸福,一...
净土法门唯佛与佛方能究尽,九法界众生靠自己的能力是不能相信、不能理解的。 既然是佛果地上的境界,所以我们弘扬...过去在一座深山里,住着一只猕猴,这只猕猴不但有过人的力量,更有着出众的智慧,同时心中时时怀着普济众生的悲愿。...
一声磬响,烦恼顿息。我与弥陀,是二是一? 也许有些人和我们一墙之隔,却不知道推开门进来又是一番天地。 念佛之前...经文:汝等比丘,已能住戒,当制五根,勿令放逸,入于五欲。譬如牧牛之人,执杖视之,不令纵逸,犯人苗稼。若纵五根...
苏轼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苏悉地灌顶 | 下篇:蕴 |
梵名 Buddha,巴利名同。又作佛驮、浮陀、浮头、没驮、步他、馞陀、复豆、浮屠、浮图。意为觉者、知者。佛陀本指释...
三苦
救苦观音经
三三品
五种比量
谢灵运
名所摄四蕴依止七处转
世尊指地
光焰
独觉乘证得
意识分析
弥楼
【大藏经】撰集百缘经
【大藏经】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
【大藏经】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

在公门修行,不专指诵经持咒念佛而已

什么是真正的平静呢

是爱,还是交易?
剩菜的故事

弘扬净土法门的一个重要原则
猕猴与猎人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