禅林中,主管寺院之会计、接待等事务之职称。廨院,即禅林行办此等事务之处所。[禅苑清规卷四磨头园头庄主廨院主条、禅林象器笺职位门] p6219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(名数)一、真心,为众生本具之如来藏心,真净明妙,离虚妄之想者。二、妄心,为起念而分别生一切种种之境界者。楞...凡十八卷。明代周永年撰。收于中国佛寺史志汇刊第一辑。邓尉山位于江苏吴县西山,以汉代邓尉隐居于此,故有此称。其...东胜身洲、南赡部洲、西牛货洲、北俱卢洲。东胜身洲其状如半月形,其人身形胜故,名胜身洲;南赡部洲其状上大下小,...(杂名)梵土之僧也。又持清净戒行之僧也。...(经名)吴支谦译之佛说阿弥陀经二卷,内题曰佛说诸佛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。坊本之表题曰大阿弥陀经。...又作礼拜、拜。即对佛、菩萨、尊者、长者、佛塔等表达敬意之行为。据大唐西域记卷二载,印度礼法有九种,称为天竺九...(术语)众生之身心,分内外二界,身体为外界,心意为内界。又,六界中地水火风空之五界为外界,第六之识界为内界。...由知解而修行的地位,也就是还未证得真如之地,其前三贤菩萨的阶位。...行事钞·持犯方轨篇:“可忏以不?二(不学、无知)俱可忏。如息意不学,后缘不了,结无知。若作心学,而未知,不结...【四种食】 p0402 四种食者,一、不清净依止住食,谓段等四食,令欲缠有情不净依止而得住故。二、净不净依止住食,...据菩萨善戒经卷八如法住定心品载,菩萨于诸有情起七相怜愍,即:(一)无畏怜愍,指菩萨于诸有情,以无畏力,起怜愍心...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...如是我闻:一时,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,三昧正受,一切如来光严住持,是诸众生清净觉地;身心寂灭平等本际,圆满...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 瑜伽师...三皈依的问答 问: 什么叫做三皈依? 答: 皈是归向,依是依靠,三皈依,就是皈依佛,皈依法,皈依僧。 问: 怎么皈...
智悲光尊者说过:一个凡夫众生,如果施主、吃穿等样样俱全,在佛法没有成就之前,魔法已经成就了。 所谓的魔法,魔...
我们常常讲五福临门:第一是长寿,第二是富贵,第三是康宁,第四是攸好德,第五是考终命。那五福里面尤其是攸好德,...
心性寂而常照,故为光明。今彻证心性无量之体,故光明无量也。 这是解释阿弥陀佛光明无量。先从阿弥陀佛所证的果上...
《普贤行愿品》的第一大愿是礼敬诸佛,可见佛法修持要从礼敬二字起步。礼敬既是我们学佛的基础,也是学习做人的起点...
前面的经文讲到安住真如,我们要不断地提醒自己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,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。 安住真如之后,我们心中产...
佛法的最要问题,就是了生死。若论了生死这桩大事,很难很难。我们凡夫,根机劣,知识浅,而且五浊恶世,邪师外道甚...问:有些人说做人比做事难。如果在职场受人冤枉,是要据理力争,或是以和为贵? 答:在社会上做事,有时并不是你技...
廨院主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睿尊 | 下篇:憨山 |
【九种和合建立九结】 p0096 瑜伽八十九卷六页云:复次有九种事,能和合故;当知建立九结差别。云何九事?一、依在...
二心
邓尉山圣恩寺志
四洲
梵僧
大阿弥陀经
礼
内界
解行地
不学无知二俱可忏
四种食
七相怜愍
【大藏经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(600卷)
【大藏经】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
【大藏经】瑜伽师地论(100卷)
律航法师:三皈五戒的问答

大乘佛法「大」在哪儿

善能获五福,恶能感六极

心性寂而常照故为光明

岂能一日不拜佛

遇到魔障如何面对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