梵语 vākya。又作薄迦。含有章、部、品、言等义,与跋渠(梵 varga)之义同。俱舍论疏卷五(大四一·五五二上):“梵云缚迦,此云章,是诠辨终竟义,如说诸行无常等章。” p6278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(术语)五欲之乐也。最胜王经一曰:以诸如来断诸欲乐,不取一法。...【清净界生声闻】 p0962 瑜伽六十七巻六页云:兴雑染界生声闻相违,当知卽是清净界生声闻。...(名数)一自性行,菩萨自性,本来贤良,孝顺父母,信敬沙门,婆罗门,而具十善者。二愿性行,菩萨发心愿成道作佛者...指佛之后光与台座。又作光趺。陀罗尼集经卷十(大一八·八七六上):“其像身长一肘一尺三寸五分,除其光座。” p2...亦名:结大界须三反、大界结法须三遍 羯磨疏·诸界结解篇:“又如即时中国结界,必须三反。先竖标结,令知限齐,束...(术语)亦曰生得。亦云果报。非由习修,得于先天者。...(术语)对空教之语。指小乘之俱舍宗,大乘之法相宗而言。一者在小乘而立诸法实有之义,一者在大乘而立唯识本有之义...【自作供养】 p0600 瑜伽四十四卷二页云:若诸菩萨、于如来所,若制多所,欲设供养;唯自手作,不使奴婢作使朋...原指深奥之坑穴;佛教中,引喻为声闻、缘觉二乘证涅槃者及断坏善根之人,犹如堕入深坑,永不得出离。据八十华严经卷...(一)指三种恶想。又作三恶想、三不善想。即:(一)欲想(梵 kāma-sajjā),起贪欲之想。(二)瞋恚想(梵 vyāpāda...论,谓决择是非,议论得失。据瑜伽师地论卷十五载,即:(一)言论,谓以一切言说决择是非,辩论得失。(二)尚论,尚为...礼佛大忏悔文...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...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...
佛陀回光返照,用清净的智慧来观照如来藏妙真如性的时候,把这个妙觉圆明、圆照法界的功德发挥出来了。发挥出什么自...过去,佛陀于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弘法度众。当时,毗舍佉比丘于讲堂中为许多比丘说法,不仅言辞流畅,妙语如珠,且将...
我们把整个佛法分成四个主题: 发心,正见,修行,证果。 发心、正见这两科是基本功,里面都没有牵涉到任何的行动,...佛陀成道后,在鹿野苑,初转法轮,为五比丘,说四圣谛法,即苦集灭道。这四个真实之道理,以世间法来说,我们烦恼生...「佛」,是觉悟的意思;也是指大彻大悟、自觉又能觉他、圆满彻底觉悟的圣者,尊称为「佛宝」。 在我们这个世界上,...
有的事情在二十年前,我完全没有发现自己有什么不对,二十年后愈想愈惭愧,愈忏悔。从前有一天,爸爸看病看得很累时...当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证悟后,曾自己感叹道:妙哉!妙哉!一切众生本具如来智慧德相,只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。这一句...
阿弥陀佛,阿弥陀佛,阿弥陀佛,阿弥陀佛一声声佛号,绵长,深切,坚定,不知不觉中一股清凉漫过脸颊。公公临终前的...
缚迦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缚底 | 下篇:缚刍河 |
1、(喻)觉性深广如海。 2、佛教以觉悟为宗,故称誉佛教的教义深广犹如大海。...
欲乐
清净界生声闻
四性行
光座
摄僧大界结界须三遍
报生
有教
自作供养
深坑
三想
六种论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礼佛大忏悔文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

佛陀开显出哪些自性的功德
善说法要的毗舍佉比丘

发心和正见是所有修证的基础
对病者开示
圣严法师《信佛学法敬僧》

【推荐】忏悔一层又一层的不孝
佛法的心要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