梵语 ?aiksa-a?aiksa,巴利语 sekha-asekha。“学”与“无学”之并称。学,即有学,指虽已觉四谛之理,但因未断烦恼,故仍须学习戒、定、慧三学者。在四向四果中,除最后之阿罗汉果外,其余四向三果等七者皆为有学;相对于此,证得阿罗汉果者,已断尽一切烦恼而无所学习,称为无学。以上系小乘之说,大乘佛教则谓十地以前之菩萨皆为有学,佛果方为无学。法华文句卷八上(大三四·一○七中]:“研真断惑名为学,真穷惑尽名无学。研修真理,慕求胜见,名之为学,学位在三果四向真无漏慧也。阿罗汉果研理已穷,胜见已极,无所复学,故名无学。”[法华经卷二譬喻品、法华义疏卷九](参阅“阿罗汉”3692) p6217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为佛八十种好之第四十二。即指相好庄严之圆轮耳埵。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三八一(大六·九六八中):“世尊耳厚,广大...(术语)七觉支与八正道支。称赞净土经曰:甚深念住,正断神足。根力觉道支等,无量妙法。...(术语)尘者染污之义。色声香味等为污人之情识而覆真性者,故斥之曰尘。香者六尘之一。三藏法数二十八曰:尘即染污...比喻贫穷之苦难深广,犹如大海。大智度论卷二十二(大二五·二二七上):“施为坚牢船,能度贫穷海。” p4796...(譬喻)如锤之作器。以喻说法而开发众生之机也。祖庭事苑五曰:锤当作椎。椎,铁椎。智觉心赋曰:如王索一椎之器。...梵语 sattva,巴利语 satta。又作萨多婆、萨和萨、萨婆萨埵、萨怛嚩、索埵。含有存在、生、实、真、善、美、贤等义...凡十三卷。明代密云圆悟(1566~1642)撰,山翁道忞编。明代刊行。内容即:卷一至卷四为上堂语,卷五为上堂开示、小...凡十卷三十一品。唐代义净译。略称最胜王经。收于大正藏第十六册。此经乃金光明经之别译本。为金光明经之译本中最后...(杂语)法华经序品曰:眉间白毫大光普照。...梵语 hetu-phala。指原因与结果。亦即指因果律。为佛教教义体系中,用来说明世界一切关系之基本理论。盖一切诸法之...佛的尊称,因佛是世人所共尊的人。...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度论卷第四 大智度论卷第五 大智度论卷第六 大智度论卷第七 大智...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...禅秘要法经卷上 如是我闻: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,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,复有五百大德声闻:舍利弗、大目揵...【原文】 人同此心,心同此理。生佛不二,凡圣一如。由迷悟之攸分,致升沈以迥别。大觉世尊,愍而哀之。示成正觉,...(一)菩萨 诸位居士:今天邀晚学来参加贵会讲演佛法和各位见面,心灵上感觉到非常欢喜,虽然如是,一方面反省个人...在家学佛不必有庄严的形相,拘谨的仪表,重要的是,在于真实修行。因此;作为在家居士,诵经礼佛,随从行道,不必要...●金刚经教人修福修慧消业,是一部各方面都顾到的完善佛典,无怪乎佛在经中说: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...在现实生活中,我们总会遭遇到挫折和失败,情绪的平衡因此也会受到破坏,假如把什么都闷在心里,久而久之难免会得忧...我们凡夫修道,业上没障碍是办不到的,从我们多生以来,先世所造的那些恶业重罪,跟你身体一起来了。你的正念生起来...正月初一开示 | 柔忍 各位大德比丘、各位尼师、诸位优婆塞、优婆夷,还有来寺院拜佛的信众、游客,大家上午吉祥! ...有个朋友炒股,股龄也有几年了,在市场上积累的经验和教训也算比较深厚了。他自己也经常在一些经济类的报纸杂志上面...
学无学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学处 | 下篇:学阶 |
寺之异名。又称金刚净刹。系以金刚比喻寺庙之功德,故称之。僧史略卷上(大五四·二三七上):“案灵裕法师寺诰,凡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