指犯杀、盗、淫、妄四波罗夷罪之一而后忏悔之比丘。犯此重罪者,即失比丘之资格,然若忏悔,则称为学悔,终身列于比丘之最末。 p6216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(术语)身安心乐也。文句八下曰:身无危险故安,心无忧恼故乐。...【婆罗】 隋言毛道。谓行心不定,犹如轻毛,随风东西。魏金刚云:毛道凡夫。应法师云:梵语嚩罗,此云毛。婆罗...【现在五果】 以十二因缘配于三世言之。一、识,胎内受生之一念。二、名色,心为名。身为色。在胎内心身渐成长之位...【法性土】 p0760 成唯识论十卷十七页云:又自性身、依法性土。虽此身土、体无差别;而属佛法相性异故。此佛身...(臂喻)妙法能照世间之闇如灯。唐华严经一曰:能然照世妙法灯。...(?~683)唐代僧。京兆(西安)人,俗姓韩。字玄恽,因避太宗讳,以字行世。十二岁,入青龙寺出家,深研律学,博...为“通惑”之对称。指三惑中之尘沙、无明二惑。因系别教菩萨之所当断,故称别惑。菩萨教化众生,须通达如尘如沙、无...(名数)比丘尼之八波罗夷罪也。波罗夷译作断头,又作弃,谓犯此罪者,弃于佛法之边外也。楞严经八曰:持声闻四弃八...(界名)十六小地狱之一。长阿含第十九地狱品曰:久受苦已,乃出豺狼地狱,慞惶驰走,求自救护。宿罪所牵,不觉忽至...(术语)阿含之新称。...【大乘七大性】 p0243 显扬八卷十五页云:大乘性者:谓菩萨乘与七大性相应故;说名大乘。云何为七?一、法大性。谓...闻如是:一时佛在迦维罗卫国释氏精舍,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。九月本斋一时毕竟,从神室出,往至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。...普贤菩萨行愿赞...教观纲宗 (原名一代时教权实纲要图。长幅难看。今添四教各十乘观。改作书册题名) 北天目蕅益沙门智旭重述 佛祖之要教...
蕅益大师开示我们,学道之人要真实具足刚骨。什么是刚骨?用蕅益大师的原话来讲就是,我们的道心不被情欲牵,不被熟...莲池警策序 末法时代,去圣日遥,佛法式微,邪师说法,如恒河沙,邪知邪见,遍满天下。无奈众生业深障重,慧浅福薄...
一、成为一棵大树的第一个条件:时间 没有一棵大树是树苗种下去,马上就能变成大树,一定是岁月刻画着年轮,一圈圈...一个国王和他的朝臣们在一次冬季的狩猎中迷了路,走到了一个人烟罕至的地方。当夜晚来临之际,他们好不容易才发现一...
现代人往往火气很大,因此整个社会总是弥漫著一股暴戾之气,而这种瞋心,就是我们常常说的「无明火」。 人之所以起...
灵祐禅师在百丈怀海禅师座下开悟后,在寺院里担任典座(即负责寺院伙食)。 一天,司马头陀来到百丈山,告诉百丈禅...马祖大师未出家前有几位老朋友。听到马祖开了大悟,到处说法,有问必答,皆大欢喜。大家都感到非常稀奇,心中只是半...
寿者,福之本也。福者,慧之基也。念念思警策者,慧之萌,而福与寿之源也。 故曰常想病时,则尘心渐灭。常想死时,...
学悔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学徒 | 下篇:学海 |
即功德天女与黑闇女。功德天女,能使人财宝盈满;黑闇女,能令人耗尽财宝。前者为姊,后者为妹。姊妹常不相离,功德...
安乐
婆罗
现在五果
法性土
妙法灯
道世
别惑
八弃
剑树地狱
阿笈摩
大乘七大性
【大藏经】佛说罪福报应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普贤菩萨行愿赞
【大藏经】教观纲宗

这些深恩重爱会障碍我们成道
圆因法师《莲池警策》

成为一棵大树的五个条件
对所有的人一视同仁

逆境要忍,顺境更要忍

灵祐禅师开山记
马祖大师答老友问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