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1189~1263)南宋僧。禅宗南岳门下第十八世。福州(福建)侯官县人,俗姓林。号偃溪。十八岁,随光孝寺智隆和尚剃度。后从径山浙翁如琰修学,由“赵州洗话”得悟。绍定元年(1228),初于庆元府(浙江)净慈寺弘法。复住于同府之香山智度寺、万寿寺。淳祐五年(1245)敕住雪窦资圣寺,其后历住阿育王山广利寺、临安之净慈寺等。宝祐二年(1254)住灵隐寺,赐号佛智禅师。景定四年示寂,世寿七十五,法腊五十八。著有偃溪和尚语录二卷。[续传灯录卷三十五、五灯全书卷五十三、黑豆集卷一] p6000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戒本疏·三十舍堕法:“羺,谓小羊羔也。”行宗记释云:“羺字,奴钩反,胡羊也。文云小者,毛又细故。”(戒疏记卷...念珠,为以线贯串一定数目之珠粒,于称名念佛或持咒时用以记数之随身法具。四念珠,即谓四种具有不同功德之念珠。佛...(1597~1657)明代黄檗宗僧。江西建昌人,俗姓陈。字默子。生于明万历二十五年。及长,归投扬州兴禅禅院,精进学佛...清朝雍正帝封天台寒山大士为和圣,拾得大士为合圣。...【五缘见所梦事】 p0279 大毗婆沙论三十七卷十五页云:应说五缘见所梦事。一、由他引。谓若诸天诸仙神鬼咒术药草亲...(术语)清净之佛国也。华严经七曰:广大净刹皆成就。行事钞下四之一曰:作从佛往净刹之意。...(界名)地狱之一处。千手经曰:我若向火汤,火汤自消灭。...华严经疏云法师十德:华严经十地品中,第九善慧地,菩萨修行一切功德行愿,作大法师。善能守护如来法藏,以无量善巧...【着境】 p1253 瑜伽九十五卷十页云:又卽此爱、于诸境界、执着性故;名为着境。...梵语 manaskāra, manasi-kāra 或 manah-kāra。心所之名。即突然警觉而将心投注某处以引起活动之精神作用。俱舍七...【味境】 又作味处,五境之一。是舌根所对之境,为舌识所缘的对象。《百法纂释》曰:‘味尘者,亦四大之所造,乃舌...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: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,与大比丘僧六万二千人俱,皆阿罗汉,诸漏已尽,无复...夫满教难思,窥一尘而顿现;圆宗叵测,覩纤毫以齐彰。然用就体分,非无差别之势;事依理显,自有一际之形。其犹病起...尔时,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,偏袒(tǎn)右肩,合掌向佛,而作是言:世尊,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? 佛告无尽意菩...
从前释迦佛在世时,有个女子坐在释迦佛边上入定了。文殊菩萨走来一看,这个女子怎么这样不懂规矩,在释迦佛身边入定...
好,各位有缘,大家吉祥。 在道场里面来行走之际呢,一定会看到一个最多的牌匾,上面写四个字叫回头是岸。这四个字...从前,有两个毗舍阇鬼共同拥有一个竹篓、一根木杖和一只木屐,他们为了独自占有这三样东西,始终争来夺去。 此时,...
五戒即五常,不杀即仁,不盗即义,不邪淫即礼,不妄言即信,不饮酒即智。所以在天为五星,在地为五岳,在时为五行,...
1.生平 善导大师(公元613---681年)诞生于隋大业九年,安徽泗洲(一说山东临淄人),年少出家。纵观大师一生德业,...
我们要学证到空性、实相般若,离不开文字。就是要多闻,多闻之后,文字般若有了之后,才能去观照,才能去修行。没有...佛教讲修行的道路,离不开信解行证,什么是信解行证呢? 一、信 在佛教四众弟子里边,在家信众约占百分之九十,出家...
你思惟死亡的时候,除了佛法的功德以外,其余的都带不走,其余的对你都没有帮助。就是说当死亡到来的时候,我们所有...
广闻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广义 | 下篇:广庆寺 |
(堂塔)舍利塔也。止观五下曰:金光明中,佛礼骨塔。...
羺羊
四念珠
如定
和合二圣
五缘见所梦事
净刹
火汤
法师十德
着境
作意
味境
【大藏经】悲华经
【大藏经】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
【大藏经】观世音菩萨普门品

心不动摇无所住执,才能成大道

苦海无边,回头是岸
毗舍阇鬼喻

现前一念,能缘一切正报

净宗二祖-善导大师

坐禅就能开悟吗
惟贤法师《信解行证》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