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1915~)福建南安人,俗姓李。幼年出家,民国二十年(1931),于泉州开元寺受具足戒。曾求学于闽南佛学院。随侍会泉法师七年,棒喝交加,深得其旨。又亲近太虚、弘一等诸师。后赴南洋弘法,于新加坡创办华严精舍。又于槟城钟灵中学、新加坡南洋大学等,倡组佛学会,摄受青年学子。 p6000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梵语 catvāri smrty-upasthānāni,巴利语 cattāro sati-patthānāni。为三十七道品中之一科。指集中心念于一点...为密教阿阇梨所传曼荼罗、胎藏图像中,列于遍知院之菩萨。其形像为向右方竖右肘,手上仰,伸拇指、食指等,屈其余三...比丘三人以上集在一处,持同戒,行同道,名和合僧。若有人以手段使他们分离,便叫做破和合僧,为五逆罪之一。...【五因断诸烦恼】 p0279 显扬三卷十九页云:复有五因,断诸烦恼。一、知彼体故。二、知彼事故。三、知彼过故。四、...(流派)净土宗之略称。又云净家。...(譬喻)一切之菩萨,尽发度尽无边众生之誓愿,众生未尽,菩萨既成佛,譬如欲尽其薪之木火,于薪未尽时,既自尽也。...【寂静依止】 p1018 显扬二卷十四页云:寂静依止者:谓欲界寂静依故。...诸德福田经云僧五净德: 一、发心离俗 谓出家之人,发勇猛心,脱离凡俗,习佛菩提,而能怀佩道妙,为世福田,...为原始宗教早期型态之一,由氏族中自然产生。当时文化未开,社会结构简单,宗教亦尚处于初步萌发状态;后各近亲氏族...(杂名)僧俗集会于法会之席也。...【钵露罗国】 p1253 西域记三卷八页云:从此东流、逾岭越谷,逆上信度河飞梁栈道,履危涉险,经五百余里,至钵露罗...大悲咒修持仪轨...佛说雨宝陀罗尼经...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尔时,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,告诸菩萨及善财言:善...
有一个大富长者,家财万贯,金银财宝取用不尽,尤其妻子贞美贤慧,更使他欢喜。 长者结婚多年才生下一个儿子,自然...
原文: 教兴所由,约时被机,劝归净土。若教赴时机,易修易悟;若机教时乖,难修难入。 是故《正法念经》云:行者一...问: 共修念佛分男众念,四音后停下来后接下来女众念,如此轮流,是否有间断之疑,不符势至菩萨的净念相继。 大安法...我们皈三宝,坚定信仰,尽形寿修学佛法,一定可以改善自己的命运。但何谓命运,是谁主宰人的命运,又应该如何去改善...
《楞严经》前面的三卷经文,佛陀等于是讲到了大乘佛法胜义中的真胜义性。也就是在整个大乘的教法当中,对生命的解释...中国古代信佛的官员中,唐代诗人白居易是一位最具佛教信仰和最有慈悲心的地方官。他在官场生涯中,始终心怀无限慈悲...这首偈语是过去七佛教化众生用的,非常重要。实际上只有四句话 诸恶莫作、众善奉行、自净其意、是诸佛教 。前三句话...
净土宗的人,我想我提出三点跟大家互勉, 第一个,你最好发心受戒, 很多净土宗的人,过度的骄慢,说我心中有佛,我...
广义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广照寺 | 下篇:广闻 |
行事钞·通辨羯磨篇:“次释羯磨正文。令知纲要,识解通塞。若不具明,见增减一字,谓为法非。然其非相,唯在一字。...
四念住
如来罥索菩萨
和合僧
五因断诸烦恼
净宗
火㮇譬
寂静依止
五净德
部落宗教
集会
钵露罗国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大悲咒修持仪轨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佛说雨宝陀罗尼经
【大藏经】普贤行愿品

一言一行皆成因种:呻号比丘的口业果报

五浊恶世,唯有净土可通入路
这样共修是否不符合净念相继
文珠法师《改善自己的命运》

首楞严王三昧对治的重点
暗施慈悲与后人--白居易
昌臻法师《七佛通戒偈》浅释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