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代僧。生卒年不详。擅长中论、百论、十二门论,著有中论疏十二卷、三论游意义等。日本平安时代之三论学僧安澄(763~814)所作中论疏记等,数度引用师之见解。据日本典籍记载,师为吉藏之弟子,然未见于僧传。今据上记资料,并综观其思想、学说,考证师或系唐代住于清禅寺之慧赜法师(580~636)。据续高僧传卷三记载,慧赜系荆州江陵人,俗姓李。自幼聪慧异常,十二岁任大法席主。隋代开皇(581~600)年中住于江陵寺,唐代时移住清禅寺。于贞观十年示寂,世寿五十七。著有般若灯论等。 p5848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(术语)Pratyekabuddha,略曰辟支,辟支迦佛,辟支佛。又作钵罗翳迦佛陀。旧译缘觉。新译独觉。智度论二名俱存。盖...【三相生起恶作】 p0206 瑜伽八十六卷二十一页云:复次由三种相,生起恶作。一、违越所学增上故。二、誓受法律增上...(杂语)吾身与吾寿命也。身者以四大为体,命者以寿暖识为体。法华经劝持品曰:我不爱身命,但惜无上道。...系密教根据六字神咒经、请观音经,为祈求调伏或息灾所行之修法。又称六字法、六字供、六字神咒、大吉祥六字章句。六...(术语)法性之异名,法性为万法之本,故名法本。往生论上曰:随顺法性不乖法本。...指荼毗后之遗骨;或指经荼毗后,将遗骨分置多处者。如释迦佛之舍利,为碎身舍利。另如多宝塔中之多宝佛舍利则为全身...子题:五语、六语 行事钞·随戒释相篇:“四分, 五语 者: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,无我也。 六语 者:眼、耳、鼻、舌...【四缘不畏长时生死大苦】 p0468 瑜伽三十五卷十三页云:由四因缘,当知菩萨于诸众生,先起悲心;于极长时种种猛利...又作只手音声。为日本临济宗白隐慧鹤禅师所创之公案。两手相拍,自然发声,为凡夫所耳闻,然仅扬只手,无声无响,若...(杂名)佛国之名。维摩诘经曰:有国名众香,佛号香积。其国香气,比于十方诸佛世界人天之香,最为第一。其界一切,...(?~619)梵名 Dharmagupta。又作达摩崛多、笈多、法密、法藏。隋代译经僧。南印度罗啰国人。刹帝利种姓。二十三...闻如是:一时,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。佛告诸比丘:「当知食以节度,受而不损。」 佛言:「人持饭食施人,有五福德...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...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(出六根聚经中) 天竺三藏菩提灯译 如是我闻: 一时,婆伽婆一切智人,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,以神通...
如经中说,修定的人要离欲及恶法。离欲即指离开五欲。智者大师在《次第禅门》中说言五欲者,即世间上妙色声香味触等...
观世音菩萨过去修什么法门,现在得名为观世音呢?具有十四种无畏,三十二应身呢?这个是无尽意菩萨来请法。以何因缘...
现在佛教在世界上,大体都在弘法、宣传,虽然很普遍,但是真正要修行很为难。较早的人善根较好,但很少出家。现说释...各位居士:下午好!今天给大家讲的是个老题目:觉悟人生,奉献人生。这两句话从释迦牟尼佛成道的那一天开始就讲这个...
一般人多半不清楚什么是善与不善,什么是好的心与不好的心。有一次有位先生告诉我,他什么宗教都不信,他只知道宗教...古人云:至刚易折,上善若水。做人不可无傲骨,但也绝不能总是昂着头。君子之为人处世,犹如流水一样,善于便利万物...问: 请问法师,念佛对解决当下的现实烦恼有什么作用吗? 大安法师答: 念佛法门的终极关怀是解决生死问题,但它同...
昔日佛在毗耶离城甘梨园时,比丘们观察到此地平正庄严,人民生活富饶,物产丰沛,五谷丰收,生活所需不虞匮乏,但人...
硕法师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碧岩集 | 下篇:碣斗 |
【外取他心难】 这是‘唯识九难’的第八难。外人问难:外界的色等五境,实无自体,因为它是内识所变,不是内识所缘...
辟支迦佛陀
三相生起恶作
身命
六字经法
法本
碎身舍利
五六语
四缘不畏长时生死大苦
只手之声
香国
达摩笈多
【大藏经】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
【大藏经】占察善恶业报经

喜贪美色美味,当修如是观法

为何名为观世音

一切皆舍,了脱生死
净慧法师《觉悟人生,奉献人生》

以善来对治纠正不善
低头也是一种智慧
大安法师:念佛如何解决当下的烦恼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