凡三卷。撰者不详。又称慈悲地藏菩萨忏法、地藏忏法。收于卍续藏第一二九册。本书系依据地藏菩萨本愿经、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、占察善恶业报经等而制订,为所有忏法书中之较晚出者。内容叙述众生若对诸佛、菩萨,尤指释迦牟尼佛及地藏菩萨,至诚顶礼膜拜,并忏悔宿昔所造惑业,则可获得种种利益,并详述其中各种仪式法。后世凡为报答亲恩、祈求父母冥福而举行之法事,多礼拜此忏,即今所谓之“地藏忏”。 p5806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(名数)一淫习因。淫习交接,研磨不休,故有火光于中发动,二习交然,故有铁床铜柱八热地狱之报。二贪习因。贪习之...【婆罗门】 普门疏云:此云净行。劫初种族,山野自闲,故人以净行称之。肇曰:秦言外意。其种别有经书,世世相...【粗陈体义支】 唯识宗所依经论的‘十支论’之一,即《大乘五蕴论》,这是摄《瑜伽师地论·本地分》中境事,而以无...(人名)禅宗东土六祖之第三。得法于慧可禅师,隐于舒州皖公山。后遇周武破灭佛法,往来太湖县司空山。隋开皇十二年...(术语)微妙之说法。慈恩传五曰:耳承妙说,目击金容。...(Anquetil-Duperron, Abraham Hyacinthe; 1731~1805)为法国研究东方学与印度学之先驱。研学于巴黎与荷兰乌特勒支...梵语 tri-vidhāni ?īlāni。指大乘菩萨之戒法。又作菩萨三聚戒、三聚清净戒、三聚圆戒。简称三聚戒、三聚。聚,种...(术语)薄者逼也逼于下地也。为诸苦所逼迫之地位也。言凡夫之境界。净心戒观下曰:薄地凡夫臭身鄙陋,果报卑劣。同...(地名)Apara-godāna,西牛货洲之梵名。...【轻举想】 p1290 瑜伽三十三卷十六页云:轻举想者:谓由此想,于身发起轻举胜解。如妒罗绵,或如叠絮,或似风轮。...梵语 ?abda-vidyā。意译声明。为五明之一。即有关文字音韵及语法之学。南海寄归内法传卷四(大五四·二二八中):...观经玄义分卷第一 先劝大众发愿归三宝 道俗时众等, 各发无上心, 生死甚难厌, 佛法复难欣, 共发金刚...(印光大师校印本)...佛说弥勒下生经...
今天我们简单地说一说开悟与不开悟的问题。到禅堂里打坐参禅,毫无疑问,都是发了愿,要打破生命的疑团、明心见性,...问: 怎样才算出家因缘成熟? 慧律法师答: 出家还是在家都要问自己,要审心,自己的心就是那把钥匙,自己去打开内...
有些人认为虚云老和尚的脾气很大,他根本是空的不认识他的人,认为他的脾气很大;你认识他了,什么都没有,都是空的...
《百缘经》中的故事──佛在世时,舍卫城中有一位婆罗门长者,他的妻子产下一个男儿,这个孩子肚子饿了要吃奶,但是...久远以前,有五位沙门在波罗奈国的深山中隐居修行。这座山地处偏僻,离城有四、五十里之远,比丘们每天到城里乞食,...
明代时江苏常州府无锡县东门外有一户人家,兄弟三人,老大吕玉,老二吕宝,老三吕珍。吕玉家的儿子叫喜儿,六岁那一...
容易跟特别难,这两者是绝对相反的。有的说很难,有的说很容易,那看对什么人说的。我们在西藏拉萨学法的三十多个同...
北方有一个地方经常所谓的行头陀,他头陀是什么都搞不清楚,每年制定一个时间呢,整个庙里人出去走路,要走很远很远...
慈悲地藏忏法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慈悲水忏法 | 下篇:慈童女 |
谓一餐之食。盖言声闻之人于般若会上蒙佛加被,为诸菩萨说大乘法。声闻自谓小乘,而于大法不生喜乐,譬如见食而不能...
十因十果
婆罗门
粗陈体义支
僧璨
妙说
安克特得佩龙
三聚净戒
薄地
阿钵唎瞿陀尼
轻举想
摄拖苾驮
【大藏经】观无量寿佛经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佛说观无量寿佛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佛说弥勒下生经

关于开悟的三个误区
怎样才算出家因缘成熟

虚云老和尚是大菩萨示现

吃沙而亡的比丘
守摄诸根食知自节

不贪非义之财,终感得一家骨肉团圆

为何专说极乐世界?因为这个法门殊胜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