梵语 viraja vītamala,巴利语同。即远离尘垢。尘垢,为烦恼之总名,然此处系指八十八使之见惑(见道所断之惑)而言。断八十八使之见惑而得正见,称为“远尘离垢,得法眼净”。此系二乘初果与菩萨初地所得之益,而多就小乘初果见四真谛之理而言。离垢而得之清净法眼,称为离垢眼。维摩经佛国品(大一四·五三九上):“三万二千天及人,知有为法皆悉无常,远尘离垢,得法眼净。”注维摩诘经卷一对此加以说明,谓法眼净指须陀洹道;始见道迹,故得法眼之名。[杂阿含经卷五、长阿含经卷二、法华经妙庄严王品] p5941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(经名)王舍城有一居士曰实瑟居士。诣优昙婆罗林之异学园。告异学以我一论灭瞿昙,如弄空瓶。世尊闻之,至其园说种...(经名)佛说阿难同学经,一卷,后汉安世高译。掘多比丘欲还俗,阿难启佛开示之,使之证果入灭。...梵语 samutthānaj,巴利语 samutthāna。可分两种:(一)能等起,谓“思之心所”为生起一切之因;以其能引生身语二...【有法于法全非四缘】 p0558 俱舍论七卷五页云:颇有法于法全非四缘不?有。谓自性于自性。于他性亦有。谓有为...(衣服)Uttarāsaṅga,又作嗢多罗僧,优多罗僧,郁多罗僧伽,嗢怛罗僧伽等。袈裟名。三衣之一。译曰上衣。玄应音...禅宗公案名。指潭州大沩月庵善果禅师以奚仲造车之故事提撕学人。无门关第八则(大四八·二九四上):“月庵和尚问僧...(人名)Girika,人名。译曰山。见阿育王经一。...修行与证果不异之谓。表示禅家证果之后尚修坐禅而无碍。即坐禅为佛行,不待证果,修证本是一如;修即证,证即修,故...(1860~1926)祖籍江西,俗姓邝。字圣顶,号素子。自幼茹素,好读佛书,喜游寺刹。二十岁礼长沙常净和尚为师,未久...梵名 Caturdhyānabhūmi。又称四静虑天、四静虑处、四生静虑、生静虑。指修习四禅定所得报果之色界天,或指居于此...(1632~?)明末临济宗僧。上海人,俗姓潘。号古林。幼即有志出家。十六岁丧父,遂投惟一剃发。未久,参谒二隐行谧...香赞: 炉香乍(zh) 爇(ru) 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随处结祥云 诚意方殷 诸佛现全身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(三称)...(印光大师校印版本)...净土十疑论...问: 请问初心与直心,有什么不同?或者两者本质相同而只是名词上的不同? 中台禅寺答: 初心是初发心,初初发菩提心...过去,波斯匿王与阿阇世王两军交战,二国战力相当,但最后波斯匿王大破敌军,生擒了阿阇世王。 波斯匿王打了胜仗后...
性仁法师致感恩辞: 在没有请法师回答问题之前,我先讲几句话。这次特别感恩上宏下海法师慈悲,到这边给我们同修带...改运、消灾、改名,自古以来这种迷信就已深印于人们心中。 在佛世时,有一位从小和给孤独长者一起长大的青年。给孤...
【原文】 喜怒好恶嗜欲,皆情也。养情为恶,纵情为贼。折情为善,灭情为圣。甘其饮食,美其衣服,大其居处。若此之...
古时在印度阿那跋达多的水池边,住着一位已经一百二十岁的五通仙人,名为须跋陀罗。他能够飞天、遁地、变大、缩小等...
人生在世所追求的到底是什么?相信很多人都有几乎相同的愿望,那就是幸福。然而什么是幸福、幸福又在哪里呢? 佛陀...
如是等类。我皆于彼随顺而转,种种承事,种种供养,如敬父母,如奉师长,及阿罗汉,乃至如来,等无有异。于诸病苦,...
远尘离垢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远国戒坛 | 下篇:远离 |
(一)(346~417)东晋僧。鸠摩罗什之门人。陕西蓝田人。年二十出家,研习内外诸典,多所通达。鸠摩罗什入关后,师即...
优昙婆逻经
阿难同学经
等起
有法于法全非四缘
郁多罗僧
奚仲造车
耆利柯
修证不二
岳峰
四禅天
机如
【大藏经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佛说阿弥陀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净土十疑论
「初心」与「直心」有什么不同
波斯匿王的慈悲胸怀

宏海法师:学佛答疑(洛杉矶)
「不幸」的故事

能折伏情欲称为善,能灭除情欲称为圣

须跋陀罗--佛度化的最后一位弟子

幸福要向何处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