梵名 Ghantin。佛世时,舍卫国波斯匿王兄之子。容貌端正,心性和善,王之大夫人见之生染心,私呼之,欲使从己,犍坻不听。夫人怀恨,谗于王,王大怒,将犍坻节节解体,弃于冢间。命未绝顷,佛到其边,光明照身,平复如故。佛为说法,即得第三果。自言(大二五·一二○上):“我身已破弃,佛续我身,今当尽此形寿,以身布施于佛及比丘僧。”即来祇洹,终身侍奉佛。[大智度论卷八] p5520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谓忘却证果,全然自由无碍。亦即修行得证果,又不执著于证果之谓。四十二章经指南(卍续五九·一七三下):“饭百亿...(异类)Gṛha,执著于人之鬼名。四鬼之一。大日经疏七曰:经云鬼魅所著,或云非人所持。智度云着蓑,皆是檗哩诃鬼...梵名 Kanakavatsa。十六大阿罗汉之第二。又作嘎纳嘎巴萨、那迦跋。与其眷属五百阿罗汉共住于北方迦湿弥罗国,系护持...(界名)天名。大部补注五曰:恒憍,亦言常放逸天。梵Gaṇgā。...指受苦之身体。亦即受地狱、饿鬼、畜生、阿修罗等四恶趣苦之众生。 p3947...禅宗公案名。系唐代兴化存奖禅师与某僧之机缘对话,于其中点出直取中道之意。五灯会元卷十一兴化章(卍续一三八·一...因明用语。谓四种不能成立之过失。又称四不证过。在因明宗(命题)、因(理由)、喻(譬喻)三支作法中,为“因”十...梵名 Bandhu?ri。音译畔度室利、畔徒室利。为唯识十大论师之一。其事迹不详,传说与世亲为同时代人。尝就世亲之唯识...乃“生灭”之相对词。为常住之意。形容涅槃时,亦每以“不生不灭”表之。据般若心经谓,此世一切之存在有“无实体”...1、大集经所说五种五百年中,第五个五百年,亦即斗诤坚固的时期。 2、佛灭度五百岁之后。...(术语)宿昔之负债也,宿世所作之恶业,未赎苦果也。楞严经六曰:是人此始宿债,一时酬毕。...如是我闻: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,与大比丘僧及馀无量众俱,前后围遶。 尔时长老舍利弗即从坐起,偏袒右肩,右...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: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,与大比丘僧六万二千人俱,皆阿罗汉,诸漏已尽,无复...尔时,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,偏袒(tǎn)右肩,合掌向佛,而作是言:世尊,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? 佛告无尽意菩...
佛陀把五阴的相貌讲出来,让我们提高警觉。五阴的真实相是什么?你清楚了,你就不容易被五阴的魔境所转。 真本无阴...
以佛教而言,家庭即是弘法利生的基础,家庭成员关系的和乐、家庭教育的成功,便能提升个人品质,进而达到净化社会的...
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一个奥秘常常被人忽略,那就是如果需要一个人一定要做点事情的话,那么内向的人宁愿管事,外向...太虚大师精通三藏,学贯古今,智慧圆融,悲心广大。不单是渊博的佛学者,身体力行的有德高僧,而且是妙语如珠,才华...
在《悲华经》里,释迦牟尼佛和阿弥陀佛都在一尊佛面前,同时发愿修行过,当时大家都是王子,都是师兄弟。一个发心在...
【六即】又名六即佛,天台智者大师,立六即佛义,以示由凡夫修行,乃至佛果的位次,即: 一、理即佛,一切众生,虽...
满招损,谦受益,时乃天道。――《尚书》 君子不自大其事, 不自尚其功,以求处情;过行弗率,以求处厚;彰人之善而...
这古来有很多人呐,看着好像他这什么也不知道,后来还是弘扬佛法了。太白顶西边有一个虎山,那是白马寺德老和尚出家...
犍坻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犍陀国王经 | 下篇:犍度 |
即丛林岁末之会计报告。据日僧圆仁之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一所载,圆仁于唐代开成三年(838)十二月二十九日,至我国...
无证
檗哩诃
迦诺迦伐蹉
恒憍天
苦器
兴化打中
四不成过
亲胜
不生不灭
后五百岁
宿债
【大藏经】右绕佛塔功德经
【大藏经】悲华经
【大藏经】观世音菩萨普门品

我们执着的只是心中的假相

如何看待你家的小菩萨

控制住散乱心,做自己心的主人
太虚大师的志行和悲愿

释迦牟尼佛管送,阿弥陀佛管接

何谓「六即佛」

谦恭价值观箴言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