梵名 Kumāra-buddhi。意译作童觉。前秦译经家。西域人。晋武帝时来中国,于邺寺译四阿鋡暮抄解二卷,时由佛提执梵本,竺佛念、佛护译为汉文,僧导、僧睿等任笔受。其后不知所终。开元释教录卷三载,其译时为苻坚建元十八年(382)壬午八月。[出三藏记集卷二、历代三宝纪卷八] p5710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(名数)一出家味,二读诵味,三坐禅味。见涅槃经十二。...【教导理趣】 p1013 显扬六卷十一页云:教导理趣者:谓略有三处所摄。一、藏所摄,二、摩怛履迦所摄,三、彼俱所摄...(职位)一贯籍之上首也。因而僧谓一山之长。山之座主,寺之长吏等作贯主者非。孔安国孝经序曰:贯首弟子,颜回、闵...(名数)集定断行具神足。心定断行具神足。精进断行具神足。我定断行具神足。见婆娑论。...亦名:净地处所、净厨方位、厨厕方位 子题:东厢厨院、西土厨在西南、此土僧寺门多南向、此土厨厕宜在东北 羯磨疏·...“暗禅者”之对称。指拘泥执著于文字之学问,而无真修实行之修业者。与“文字法师”为同类用语。 p1422...(术语)愚钝之根机,不堪成就佛道者。法华经药草喻品曰:正见邪见,利根钝根。指月录曰:此是接引钝根人语。未审接...【行类芭蕉】 p0608 瑜伽八十四卷九页云:云何行类芭蕉?如明眼人者:谓圣弟子。言利刀者:谓妙慧刀。言入林者...(术语)佛舍利有全身碎身之二种。...梵名 Yasti-vana,巴利名 Yatthi-vana, Latthi-vana。又作申怒林、申怒波林、遮越林、祠祀林。即指杖林。位于古代印...(杂语)对于弟子而说规矩礼度也。禅林之称。...如是我闻:一时佛在毘舍离国。食时到,入城乞食。时毘舍离城中,有一梨车,名鞞罗羡那(秦言勇军)。譬如天与诸天女共...(龙藏本)...三劫三千佛缘起(出《观药王药上经》) 宋畺良耶舍译 尔时释迦牟尼佛告大众言:「我曾往昔无数劫时,于妙光佛末法之中...
佛陀在毗舍离猕猴河岸的重阁讲堂,一日搭衣持钵,带领众比丘进城乞食。到了城中师子长者家,长者有位儿媳叫做名称,...
人的相貌本来很好看,但是一起瞋恚心,马上就变了,对人常起瞋恨心是不好的,果报是什么呢?一者是引火烧身,瞋恨就...
降伏其心 有些人看来不贪,其实是他贪不到,所以就表现不贪。有台湾道友说念了十五年的《金刚经》了,好像一点儿都...
阿槃提国有一个大富长者,资财很多,而他家里有一个老婢,衣不蔽体,食不饱腹,还落得经常挨鞭打,真是求生不得,求...净土宗是一种佛力加被的法门,如果按照密宗的说法,它是一种本尊相应的法门。净土宗修行的特点,简单的说就是要你能...
佛是从哪里产生的?佛是由我们心成的。是心是佛,是心作佛。那地狱、饿鬼、畜生是哪里产生的?也没有离开当下的这一...问: 学佛和做人贵在真诚二字,可是怎样才能算真诚呢? 大安法师答: 做人要有真诚心,如果带着虚伪的心来做人做事...
佛法大海,信为能入,众生对于至极圆顿、唯佛与佛乃能究竟的净土法门,生信尤难。而信在净土法门的修学中又起着关键...
鸠摩罗佛提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鸠摩罗什 | 下篇:鸠摩罗炎 |
圆通的见解。见解圆通的人,知见超脱,称性而谈,于理无所执著。宗门行人,重在明心见性,而教下行人,即重在大开圆...
三味
教导理趣
贯首
四神足
摄食界处所
文字人
钝根
行类芭蕉
全身舍利
申瑟知林
说规矩
【大藏经】佛说出家功德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佛说四十二章经
【大藏经】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

名称女的成佛因缘

造什么业就感什么果

当今学佛者应如何善用其心

【推荐】卖贫、卖贱、卖短命
净界法师:同一句佛号,心态不同功德便不同

心念改变命运就会改变
怎样才能算真诚呢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