梵名 Yasti-vana,巴利名 Yatthi-vana, Latthi-vana。又作申怒林、申怒波林、遮越林、祠祀林。即指杖林。位于古代印度摩竭陀国王舍城外之林苑。据杂阿含经卷三十八载,佛陀于游化摩竭陀国时,曾居住善建立支提杖林(梵 Suppatittha-cetiya,又作善安住塔、善住窣堵波)中,频婆沙罗王与诸小王、群臣等皆来受佛陀教化。上记之善建立支提,即申瑟知林。另于频婆沙罗王经、过去现在因果经卷四、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七等书,均有记载此事。又竹杖外道亦曾于此量佛之身量。关于此林名称之由来,释迦方志卷下(大五一,九六三下):“申瑟知林(言杖林也),满山谷。昔有人以丈六竹杖量佛,而恒出杖表;因投杖而去,遂生根,而被山焉。”此外有关此林之位置,据中阿含经卷十一载,距王舍城一由延;中本起经卷上度瓶沙王品亦载,距罗阅祇城四十里(即一由延)。其它另有不同之记载。[中阿含卷十一频鞞娑逻王迎佛经、别译杂阿含经卷一、普曜经卷八、佛所行赞卷四、大庄严论经卷十二、四分律卷三十三、大唐西域记卷九] p2079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论轨决择者略有七种,一论体、二论处、三论依、四论庄严、五论负、六论出离、七论多所作法,于此七门方便善巧名论轨...又作圣智。缘真如实相之智,称为真智。以其所缘者乃无缘之缘,故亦称无智。 p4222...金刚歌,梵名 Vajra-gītā,音译嚩日啰拟多、嚩日啰霓帝。西藏名 Rdo-rje-glu。密教金刚界三十七尊中,内四供养...(术语)心识游行所对之境而解了之也。俱舍光记一之余曰:言行解者,唯是心等作用差别。(中略)作用名行解,影像名...【受缘爱四句分别】 p0732 瑜伽十卷十二页云:问:若受为缘,皆是爱耶?设是爱者,皆受为缘耶?答:应作四句。...子题:善住、无定乱言 行事钞·沙弥别行篇:“毗尼母,沙弥法,应知惭愧,善住。奉事师法中,不应懈怠放恣。当自慎...地藏本愿经说,恭敬礼拜供养地藏王菩萨的人,当得二十八种之利益。 一。天龙护念;二、善果日增;三、集圣上因;四...广博,梵名 Vyāsa。为印度六派哲学中吠檀多学派(梵 Vedānta)之祖跋多罗衍那(梵 Bādarāyana)之别号。又称毗...(流派)Mahiśāsakaḥ,小乘十八部中,化地部也。...即浊恶之世。此时烦恼、邪见炽盛,且人寿短促,苦多而乐少。据法华经卷一方便品载,恶世中有劫浊、见浊、烦恼浊、众...【真实作意】 p0919 瑜伽十一卷十六页云:真实作意者:谓以自相共相及真如相、如理思惟诸法作意。...根据《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》(印光法师鉴定)整理并注音。句读及注音仅供参考。特此说明。...普贤行愿品...阿难问事佛吉凶经...众生成佛时有三身,称为三身佛,三身佛分别为法身佛、报身佛、及应化身佛。 法身是我们的本来面目,是本来具有的,...
往生的条件,是不是一定要得到事一心不乱或者理一心不乱,这是一个原则性的问题。 蕅益大师用天台的教理作了诠释,...
如果一个人修学菩萨道,这个必须要知道:不要着相,要具足三轮体空的智慧去行布施,这样所得到的是无漏的福德。我们...
人生没有现在这个词,没有现在的。你讲现在的时候,它已经变成过去了,哪有一个不变的东西呢?所以第一个,它没有不...孔子说:君子谋道不谋食,而现在我们整个的行为就是变成了谋食。你念念谋食,但你命中没有,谋也谋不到啊;你命中没...
当我们正念真如: 第一个安住力,把心带回家,不迷不取不动。 第二个调伏力,就是空假中三观来调伏。 第三个坚持力...
佛陀开悟之后,第一件事情,回到苦行林去度了五比丘。他宣说的法门,第一件事情讲到四谛法门,把生命分成了二部分:...静坐(冥想、禅思、内观)提供人类一贴清凉剂,无论闲忙,晨昏、四季,只要静下心来,看看你的呼吸或者看看你的动作...
申瑟知林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申日 | 下篇:申头罗 |
(杂语)依前世恶业而感之病,必不可免者。...
论轨决择
真智
金刚歌菩萨
行解
受缘爱四句分别
沙弥法
地藏二十八益
广博仙人
摩醯奢娑迦
恶世
真实作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朝时课诵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华严经普贤行愿品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阿难问事佛吉凶经
三身佛

一心不乱才能往生吗

只有福报没有智慧,就会被福报所害

福报享尽,你连一碗粥都喝不下去
别把福报提前挥霍完

很多事情会后悔,就是因为反应太快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