谓值遇佛法乃属困难稀有之事。宿善甚厚始得值遇无上深妙之教法,故若值遇佛法,必得至心听受奉行。诸经论广宣此说。[无量寿经卷下] p5680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(名数)一总相,二别相,三同相,四异相,五成相,六坏相也。就凡夫所见之事相上言之,事相各各隔碍,不具六相,若...指众多之沙门。又作清净大海众、海众。丛林集一团之众僧为海;盖以一会之僧众犹如大海,为诸川所流归,故称大海众。...【出现】 p0480 如生支差别中说。 二解 瑜伽八十四卷十页云:出、谓出胎。现、谓婴孩,乃至少年,及中年位。...云何名为以无量门正为开示灭真是灭?谓正开示。即上所说。爱后有爱。喜俱行爱。彼彼喜爱。无余永断。弃舍变吐。尽离...由迷悟之心,行有漏无漏之业,则得十界之果。十界者,即十法界。合四圣六凡,是为十也。法界之义有多种,约二义能释...以不变之真如本体比喻水,以随缘之真如比喻波。此波有二种:(一)指凡夫自身随缘真如之波,谓凡夫以根本无明为缘,搅...(术语)不加造作自然之作用也。观经玄义分曰:功周无功用,证智未证智。...(术语)生即无生,无生即生。是诸部般若之所说。三论宗之极意也。俗谛谓为生。真谛谓为无生。然俗谛之生无实生,是...【五识料简】 作为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的前五识,是五种感觉器官,它依于色根,缘于色境,分析其特性如下:一、前五...【境界清净】 p1289 杂集论十四卷四页云:境界清净者:谓于随所欲境界变化智具足中若定若慧,乃至广说。变化智具足...(植物)梵名优昙钵,优昙钵罗Uduṁbara,译曰灵瑞华,瑞应华等。...八大人觉经...无量义经...大周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序 天册金轮圣神皇帝製 盖闻:「造化权舆之首,天道未分;龟龙系象之初,人文始着。虽万八千...
观音菩萨德最优,正法名佛久证修。 浩浩宏恩被沙界,巍巍金佛立冠头。 瓶中甘露涤沉垢,掌上祥光灭隐忧。 遍尘刹感...现在很多人认为诚实就是吃亏。其实,一个人如果失去了诚实的本分,那么他会失去别人的信任,会令人对其敬而远之,生...
三界无安,犹如火宅。惟深入火光三昧者,能转烦恼业报之火为智慧火,于中游戏出没自在无碍,乃名妙安。夫烦恼火与智...
慈心就似如意宝,能遍流一切资具海、饮食海、欢乐海、眷属海、受用海、音声海、言辞海、智慧海。安住在慈心中,畅游...
庐山百八摩尼劝人念佛文 是心作佛,是心是佛。三世诸佛,证此心佛。 六道众佛,本来是佛。只因迷妄,不肯信佛。 智...问: 佛教如何看待子女? 理净法师答: 从佛法上讲,子女与父母之间是一种相互的业缘关系,或者是父欠子债,或者是...
汝妄想纷飞, 尚欲急得一心不乱, 此心即是著魔之本。故光谓净土法门, 重在信愿。信愿若真切, 虽未得一心, 亦可往生。...
昙鸾大师(公元476~542年)是北魏时期著名的佛教高僧,有《略论安乐净土义》《往生论注》等著作传世。大师对龙树菩...
遇法难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违缘 | 下篇:遇贤 |
娑罗痍,梵名 Sārathī。意译为调御城。为佛世时印度之聚落名。释尊曾从周兰那娑陀罗,经迦兰那富罗聚落,至此聚落...
六相
大海众
出现
无量门正为开示灭真是灭
十界为果
随缘真如之波
无功用
生即无生
五识料简
境界清净
瑞应华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八大人觉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无量义经
【大藏经】大方广佛华严经(80卷)

观音菩萨德最优,正法名佛久证修
刻薄不赚钱,忠厚不折本

迷时妙法成生死,悟后三千性寂然

日常生活应如何修慈心

庐山百八摩尼劝人念佛文
佛教如何看待子女

欲急得一心不乱, 此心即是著魔之本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