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635~713)唐代译经僧。河北涿县人,一说齐州(山东历城)人,俗姓张。字文明。幼年出家,天性颖慧,遍访名德,博览群籍。年十五即仰慕法显、玄奘之西游,二十岁受具足戒。于咸亨二年(671)经由广州,取道海路,经室利弗逝(苏门答腊巴邻旁,Palembang)至印度,一一巡礼鹫峰、鸡足山、鹿野苑、祇园精舍等佛教圣迹后,往那烂陀寺勤学十年,后又至苏门答腊游学七年。历游三十余国,返国时,携梵本经论约四百部、舍利三百粒至洛阳,武后亲至上东门外迎接,敕住佛授记寺。其后参与华严经之新译,与戒律、唯识、密教等书籍之汉译工作。自圣历二年(699)迄景云二年(711),历时十二年,译出五十六部,共二三○卷,其中以律部典籍居多,今所传有部毗奈耶等之诸律大多出自其手,与鸠摩罗什、真谛、玄奘等共称四大译经家。师于译述之余,亦常以律范教授后学,盛传京洛。著有南海寄归内法传四卷、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二卷,并首传印度拼音之法。著作中备载印度南海诸国僧人之生活、风俗、习惯等,系了解当时印度之重要资料。先天二年正月入寂,世寿七十九。建塔于洛阳龙门。[宋高僧传卷一、开元释教录卷九、佛祖统纪卷三十九] p5571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谓有一类。于人趣乐。系心悕求。彼作是念。愿我当生人趣同分。与诸人众。同受快乐。因此悕求。造能感人趣身语意妙行...【富单那】 此云臭饿鬼,主热病鬼也,亦名富多罗。...(流派)帝释天造声明论,能以一言含众义,谓之因陀罗宗。大日经二曰:如因陀罗宗,诸义理成就。同疏七曰:因陀罗者...【依缘性缘起观趣入四念住】 p0774 瑜伽三十二卷十五页云:若于自身现在诸蕴缘性缘生,作意思惟;是名于内身受...(术语)Viṣaya,自家势力所及之境土,又,我得之果报界域,谓之境界。无量寿经上曰:比丘白佛:斯义弘深,非我境...(杂名)须弥山也。金刚顶经曰:妙显山,旧云妙高山。...指修善根以制伏烦恼,使心调和之三种修行阶位。可分小乘之五停心、别相念住、总相念住和大乘之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三...梵语 karunā-apramāna-cittāni。为四无量心之一。悲,悯伤之意。即济拔无量众生苦之心。指菩萨悯念一切众生受种...回转己之功德而施于众生,使往生净土。其意有二:(一)自佛回施予一切众生。(二)自一众生回施予其他之众生。[往生论...(术语)如言持斋。为修道而受持不过中食之法也。...(书名)天亲宗相撮瑜伽百卷为嗢陀蓝。护法愍迷,造成唯识论解三十颂。阐发慈氏之奥典。十师精贯,百卷洞该。类聚群...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: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,与大比丘僧六万二千人俱,皆阿罗汉,诸漏已尽,无复...尔时,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,偏袒(tǎn)右肩,合掌向佛,而作是言:世尊,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? 佛告无尽意菩...(龙藏本)...
《观经》中佛为何提出净业行人要读诵大乘经典?因为念佛往生法门是大乘圆顿之法。有人觉得念佛求往生是小乘自了汉的...佛陀住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时,有比丘对阿难尊者的多闻生起这样的疑惑:阿难尊者过去世做了什么善业,这一世能将佛...
儒家思想认为什么是好人?善于克制自己的欲望,能够启发道念。他今生通过学习,努力改变自己。什么叫作坏人?他也不...当我看到水田边一片纯白的花,形似百合,却开得比百合花更繁盛,姿态非常优美,我当场就被那雄浑的美震慑了。 这是...
往昔,佛陀游化于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,波斯匿王、毗沙王、优填王、恶生王、优陀延王,这五大国王以波斯匿王为首,...前几天看《动物世界》,有这样一组镜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:在南极大地的水陆交接处,一只企鹅正在水中悠闲地游泳...
在打七当中,有不少的人问怎么做功夫,问自己究竟应该修什么法门。在我印象中,有几位居士从开始见面的那几年一直到...
问: 持八关斋戒,但是到下午因特殊因缘破戒了,又没有师父好发露忏悔,我该怎么办? 大安法师答: 你要注意了:如...
义净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义渊 | 下篇:义疏 |
(菩萨)维摩诘,借师子座于须弥灯王佛。维摩经不思议品曰:过东方三十六恒沙国有世界,名为须弥相,其佛号须弥灯王...
无明为缘造福行
富单那
因陀罗宗
依缘性缘起观趣入四念住
境界
妙显山
三贤
悲无量心
回施
斋持
八识规矩
【大藏经】悲华经
【大藏经】观世音菩萨普门品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

净业行人为何要读诵大乘经典
阿难的多闻第一

【推荐】想趋吉避凶,就要调伏欲望
空心看世界

五欲中哪一事为最妙
无力浮起,不妨下沉

修行有没有窍门和捷径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