指黄纸作成之幡,用以悬于死者之冢塔。据释门正统卷四之中引载灌顶经,谓于人之亡日,为其造作黄幡,悬于刹上,使其得离八难苦,往生十方诸佛净土。复引载诸经要集,谓为亡人造作黄幡,挂于冢塔上,可引导其“中阴”,令其不入恶趣,不生边国;虽未见经典中对于悬挂黄幡有所解释,然推测其义,或因五大色之中,黄色居中,用以表忠诚、尽心修福之故。 p5372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【舍舍迦】 此云兔。韩子曰:宋人耕,田中有株,兔走触株,折颈而死。因释耕守株,冀复得之,路人笑矣。西域记...(术语)禅录之语。顾自己之本分也。又通用于净土门还相回向之义。传灯录三十,石头草庵歌曰:回光返照便归来,廓达...【空性差别成立义】 p0791 辩中边论上卷九页云:如是已显空性差别;此成立义,云何应知?颂曰:此若无杂染;一...六种转位之第五。指声闻、缘觉二乘之证悟。下劣一词,系相对于大乘而言;转者,转染得净、转迷得悟。林间录卷下(卍...(地名)又作鱼山。地名。魏曹植在此处始制梵呗。因而梵呗谓之渔呗渔梵等。玄赞四曰:陈思王登渔山,闻岩岫诵经,清...(人名)Nāgarjuua,菩萨名。龙树。新曰龙猛。西域记八曰:南印度那伽阏刺树那菩萨,唐言龙猛,旧译曰龙树,非也。...【时施设建立】 p0917 此声明处六相之四。瑜伽十五卷二十二页云:云何时施设建立?谓有三时声相差别。一、过去...谓迷与悟各自有其因果。就四谛法而言,迷妄之因为集谛,其果则为苦谛;证悟之因为道谛,其果则为灭谛。 p4332...(人名)Kaṇabhuj,胜论之祖,食米斋山人之梵名。...【恶趣得非择灭】 p1159 大毗婆沙论三十二卷七页云:问:由何善法、诸修行者、于诸恶趣,得非择灭?答:或由布施,...(衣服)大衣即僧伽梨有三位九品之别。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四曰:又僧伽梨,下九条,中十一条,上十三条;中僧伽梨,下...原夫诸佛悯念群迷随机施化,虽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,然于一切方便中求其至直捷至圆顿者,莫若念佛求生净土。又于一切...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(一)满贤婆罗门遥请佛缘 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。时彼南方有一婆罗门,名曰满贤,...般若波罗蜜多心经...
信、愿是理观,持名是一种事修,但在实际念佛时,这三个是一体的── 一句佛号,信愿具足。关于这句话,我们再说明...
红枣、桂圆、花生、红豆、红糖、白果、枸杞子都是人们常吃的补血、补肾的食品,将它们互相搭配,就成了很好的补血食...孔雀虽有色严身,不如鸿雁能远飞;白衣虽有富贵力,不如出家功德胜。(大智度论卷三.释初品中四众义) 此偈的表面是...
过去,有一位贫穷的人起了一个念头:我应当到天神庙去祭拜天神,祈求上天赐我财宝。于是,他告诉弟弟:你要勤劳地耕...
大悲心是一切佛法的根本,净土宗是大乘法门,当然也应该要修大悲。 大悲心的修法,首先正修大悲心,要生起大悲的心...
我这一次到台湾去,见到台湾那边的佛教事业办得很好。好在什么地方?从一点来说,就是台湾的居士很发心,台湾的居士...
必须了解理事不二,修行有事相上的生灭及理体上的不生不灭。所谓不识本心,学法无益。学佛就两个字,悟与迷,重点在...
永明寿禅师说:故知但遵教行者,依法不依人,无不证果。唯除不信人,千佛不能救。 依法不依人,自然可以证果,这是...
黄幡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黄端伯 | 下篇:黄树因 |
以般若心经与马图并印于纸上,而作为祈安会或盂兰盆会的供养之用(施于鬼神)。于唐代时,即流行以纸马添加酒脯等,...
舍舍迦
回光返照
空性差别成立义
下劣转
渔山
那伽阏刺树那
时施设建立
迷悟因果
蹇拏仆
恶趣得非择灭
九品大衣
【大藏经】阿弥陀经要解
【大藏经】撰集百缘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般若波罗蜜多心经

为什么净土法门那么重视信愿

红枣最补血的吃法
圣严法师《提起放下》

求神应先求己

大悲心是一切佛法的根本

多培福多修慧,成佛就快了

不识本心,学法无益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