指袈裟所具有之五种功德。释氏要览卷上载,释迦如来昔为大悲菩萨时,曾于宝藏佛前,誓愿于己成佛时,袈裟能成就五种功德。(一)佛弟子虽犯种种邪见,然若能敬心尊重袈裟,必可达声闻、缘觉、菩萨等三乘之果位,得不退转。(二)天、龙、神、鬼、人及非人,若能恭敬袈裟,则可于三乘解脱道上,得不退转。(三)若有鬼神、诸人,为饥渴、贫穷等所迫,得袈裟小块乃至四分,即可饮食充足。(四)若众生共相冲突,起怨贼之想,如念及袈裟之神力,便生慈悲之心。(五)若持有袈裟小块,恭敬尊重,则一旦在兵阵,常得胜于他人。[悲华经卷八、大乘悲分陀利经卷六、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下一] p4787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(书名)十卷,清释通理述。等不等观杂录四曰:楞严经以阿难示堕发起大教,专为正路修行人欲漏未除者作榜样也。若为...【十六种修】 p0116 瑜伽六十七卷一页云:当知略有十六种修。谓声闻乘相应作意修,大乘相应作意修,影像修,事边际...(一)即懈惰怠慢,意谓不热衷于从事某项事物。又有懈怠憍慢之义。 (二)懈慢界之略称。又称懈慢国。即欲往生阿弥陀佛...(流派)印度小乘中最后所立之宗也,即小乘中之空宗,酷似大乘,以诃梨跋摩所造之成实论为所依,故名成实宗。于四谛...法性,指诸法之真实体性,为真如之异称。法性清净,离一切烦恼垢染,故称无漏法性。大乘大义章卷上(大四五·一二七...【最胜正行】 p1155 辩中边论下卷三页云:最胜正行、其相云何?颂曰:最胜有十二。谓广大、长时、依处、及无尽、无...禅宗公案名。为唐代沩仰宗初祖沩山灵祐与石霜庆诸二禅师之机缘语句。石霜在沩山座下任典座时,一日沩山至其处,诫令...(杂名)天竺贱族之一种。唯识了义灯二本曰:憧摩,此云不共死。...谓于害界。思惟过患。如是害界。是不善法。乃至不证涅槃。如是思惟。发勤精进。乃至励意不息。是名无害界。复次为断...为“受生得”、“加行得”之对称。染,指烦恼。谓离烦恼时所得者,如出离下地烦恼时,即得上地之定。此乃显示净定、...(流派)天台宗之美称。以彼宗弘宣一乘圆顿之妙义也。...大势至法王子,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,即从座起,顶礼佛足,而白佛言:我忆往昔,恒河沙劫,有佛出世,名无量光;十二...楞严咒注音版...劝发菩提心文...
禅宗里有则机锋逼人的公案: 洞山因僧问:寒暑到来时,如何回避?师曰:何不向无寒无暑处去?曰:如何是无寒无暑处?师...男人有了情人后,其身体状态和精神状况由内而外会突飞猛进,不仅让男人的信心有了很大提升,精神更加焕发,面貌更富...
师父,请您慈悲开示什么是无我相吧 你跪着,我怎么讲 (弟子站起) 大胆,竟然站得比师长还高 师父,我我到底错在哪...
一、于自性灵妙常住法中,不生断灭之见,名不杀生。 二、于自性灵妙不可得法中,不生可得之念,名不偷盗。 三、于自...
问: 学人心内有诅咒人的妄念、业障,不论凡圣,对于弥陀佛、观音、势至也有过诅咒他们的念头,不知是否障碍往生?...
儒家对这个就是四勿:非礼勿视、非礼勿闻、非礼勿动、非礼勿言来保存自己的诸恶莫作。众善奉行:一切有利于他人,有...
须知一句阿弥陀佛,以唯心为宗。此唯心之义,须以三量楷定。三量者,现量、比量、圣言量也。 现量者,谓亲证其理也...问: 焚烧除障草真可以达到除去鬼魅的效果吗? 法藏法师答: 佛教中真正的趋吉避凶,是以净化自己内在的贪嗔痴为力...
袈裟五德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袈裟 | 下篇:袈裟十二名 |
三身差别者,谓证得圆满自性受用变化身故。...
楞严经指掌疏
十六种修
懈慢
成实宗
无漏法性
最胜正行
典座虫生
憧摩
无害界
离染得
一乘圆宗
【大藏经】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
【大藏经】楞严咒注音版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劝发菩提心文

生死随缘
聪明的女人不做婚外情人

带着「我相」怎么去找「无我相」呢

达摩祖师《一心戒文》

内心总有诅咒别人的念头,是否会障碍往生

小人心行 现生折福折寿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