惑,指烦恼。即谓迷于贪欲、瞋恚、愚痴等烦恼而染污真性。天台智顗之维摩经略疏卷一(大三八·五六四中):“故知虽具惑染,愿力持心亦得居也。” p4944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【有制立及无制立】 p0555 瑜伽一百卷二页云:若所犯罪,诸佛世尊,于别解脱毗奈耶中,建立为犯;名有制立,与...【无我我所】 p1064 瑜伽八十四卷八页云:若有生等苦法,及有坏等苦法;彼皆无我。自非我故;于是处所,亦无有我。...六大缘起所成一切法,散居于宇宙之现象为三、大、法、羯之四种曼荼罗,曷谓大、三、法、羯、曼荼罗。 一、大曼...亦名:发诤戒缘起 含注戒本·九十单提法:“佛在舍卫,六群[斗@斫]诤,如法灭已,后更发起。比丘举过白佛,故制此戒...(术语)Pratideśaniya,波罗提舍尼之略。七聚罪之第五。...(衣服)梵语曰支缚罗Cīvara,又曰缚萨怛罗Vastra,五条乃至二十五条之袈裟,并覆肩裙类之总名。袈裟由其衣之色而...【触等不能受熏持种】 p1451 成唯识论三卷四页云:有义、触等如阿赖耶,亦是异熟、及一切种,广说乃至无覆无记。亦...【沙门】 或云桑门,或名沙迦懑(门字上声)曩,皆讹。正言室摩那拏,或舍罗磨拏。此言功劳,言修道有多劳也。...(1548~1618)明代曹洞宗僧。抚州崇仁(江西崇仁)人,俗姓裴。字无明。夙有出家之志,至廪山从蕴空常忠(1514~1...(术语)闻教法而忆持不忘,即陀罗尼也。华严经三十三曰:闻持无量诸佛正法。法华经分别功德品曰:菩萨摩诃萨得闻持...凡六卷。南宋万松行秀撰。又称万松老人评唱天童和尚颂古从容庵录、天童觉和尚颂古从容庵录。今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八册...妙法莲华经弘传序(唐终南山释道宣述) 妙法莲华经者,统诸佛降灵之本致也。蕴结大夏,出彼千龄。东传震旦,三百余载...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。佛便告比丘:「有九辈九因缘,命未尽便横死。一者为不应饭为饭,二者为不量饭,三者为不习...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...每一个人都在追求幸福!但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呢?我觉得唯有‘内心安适,俯仰无愧’的人才有真正的幸福。因为心如不安...
现下总在分类什么富二代,穷二代,吊丝,高富帅之间的不公平,实际上命运并没有不公平,只是很多人习惯性的认为,别...
我们到了道尹衙门里,伍道尹把我们几个人,和徐蔚如居士,都一齐让在客厅里,说了一些寒暄话。因为伍道尹在南方时,...
佛陀真正的智慧,叫作安住心性、历事炼心。就是说人生你追求它,当然是伤痕累累;你逃避它也非常可惜,因为它是一个...问: 学佛人如果都想依教奉行,把念佛摆在第一而无暇参与义工活动,那寺院如何进行各种慈善义务工作?我们该如何在...
【复次观世音菩萨。若未来世。有善男子善女人。欲发广大慈心。救度一切众生者。欲修无上菩提者。欲出离三界者。是诸...问: 现在密宗很兴盛,许多修密宗的人看不起念佛法门,我们应如何看待这个问题? 大安法师答: 我们对密宗的修持本...问: 师父,逃避和出离有什么不同呢? 慧广法师答: 通常,初学佛的人,必须要有厌离心,才能够真正体会到修行佛法...
惑染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惑 | 下篇:惑业苦 |
佛教之教化渗入一般百姓日常生活中之情形,可由诸方面加以考察。如缅甸、泰国等南方佛教圈,所有男子必须体验一次出...
有制立及无制立
无我我所
四曼
发四诤戒缘起
提舍尼
衣
触等不能受熏持种
沙门
慧经
闻持
从容录
【大藏经】妙法莲华经
【大藏经】佛说九横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
慧律法师《知足则幸福常存》

【推荐】为什么富贵不能持久呢

修桥建庙的「大善人」为何会下地狱

追求它是伤痕累累;逃避它却也非常可惜
念佛与义工的时间应如何分配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