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术语)Pratideśaniya,波罗提舍尼之略。七聚罪之第五。
佛教词典 > 佛学大辞典 > 正文
指四禅定中第三禅之舍离“喜”受。于第三禅定中,对最上乐不生偏颇之心,不起好恶之念,此种舍离即称为禅舍。盖于第...(术语)对习因之称,报者果报也。感苦乐果报之善恶之因,谓之报因。新译家谓之异熟因。...禅宗公案名。又作青原米价。据景德传灯录卷五载,有一僧问六祖慧能之法嗣青原行思禅师(大五一·二四○下):“如何...亦名:释迦牟尼如来略戒经 子题:是大仙人道、大仙人道、无事僧、最初不犯即名无事、大仙、小仙、九居、释迦牟尼佛...【所作】 p0733 瑜伽十三卷二十页云:云何所作?谓八种所作。一、灭依止,二、转依止,三、遍知所缘,四、喜乐...谓理忏与事忏。(一)理忏者,观诸法实相万法皆空之理,以罪恶乃妄心所造,而妄心无体,罪恶是空,因以灭除众罪。(二...(杂名)畿辅通志云隆兴寺在正定府治东。一名龙藏寺。隋开皇六年建。初为龙藏寺。寺有碑。在殿隅。集古录称其字画遒...(杂语)译曰裁缝女。可洪音义十一上曰:防那此云女,刺绣裁缝等业也。梵Vāna。...(人名)Upananda,比丘名。译曰善喜,贤喜,闻佛涅槃而欢喜之恶比丘也,善见论谓之须跋陀罗摩诃罗。长阿含经四曰:...位于日本大津市别所。为日本天台宗寺门派之总本山,与称“山门”之延历寺相对而称寺门。山号长等山。通称御井寺、三...(人名)慈恩大师能解妙义,称曰义天。宋高僧传七曰:有大乘基,为其高足,不缘宿习,多见生知,谓之义天。 【又】...毗尼日用切要...如是我闻,一时,佛住舍卫祗陀园给孤独精舍。时已深夜,有一天神殊胜光明遍照园中,来至佛所,恭敬礼拜,站立一旁,...准提咒持诵仪轨...有一个皇帝想要整修在京城里的一座寺庙,他派人去找技艺高超的设计师,希望能够将寺庙整修成美丽而又庄严。后来有两...
当我们站在佛教的角度,来观察生命的时候,我们会发觉这当中有一句话是很重要的,那就是应观法界性,一切唯心造。这...
调伏的涵义很多,调伏你刚强的性格,要柔和圆融。不是讲调伏,要调伏到相应。你要坐禅,调身、调心、调息,调到相应...
经文:若有断者,名菩萨行,名真持戒,名为贤士,名佛弟子 能断贪爱的,才是真的学菩提道,是佛弟子。 经文:财色二...
1942年的10月13日,农历九月初四,一代高僧,南山律宗十一代祖师弘一大师取吉祥卧安然示寂。而大师去后,其思想与事...
富贵是用恭敬心布施财物得来的果报。而福大小完全在下面这四个因素: (一)布施的东西,(二)布施的对象 (三)布...
佛在《沙弥律仪》中告诉我们,初出家五年学戒,然后学经,最后学论。因为戒是行为规范,经是理论依据,论能增长见闻...宽却肚皮需忍辱,豁开心地任从他。若逢知己需依分,纵遇冤家也共和;若能了此心头事,自然证得六波罗。弥勒菩萨的化...
提舍尼
【佛学大辞典】
上篇:提舍 | 下篇:提舍那 |
【爱别离苦】 p1204 瑜伽六十一卷十五页云:云何爱别离苦?当知此苦、亦由五相。谓不与彼会,生愁恼故;由此因缘,...
禅舍
报因
庐陵米价
第七佛略教偈
所作
二种忏悔
龙藏寺碑
防那
跋难陀
园城寺
义天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毗尼日用切要
【大藏经】吉祥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准提咒持诵仪轨
心就像是一座寺庙

整个佛法的修学,都在修正我们的思想

通过念经来调伏心性

能够远离财色,就超脱了世间种种苦果

弘一大师禅修的故事

再穷的人也能因布施而得福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