梵语 drsta-dharma-sukha-vihāra。色界四等持之一,禅定七名之一。即依定之结果而有此称。“后法乐住”之对称。又作现法乐、现法安乐住、现法喜乐住。无学之圣者经由修善静虑,住于解脱之法乐。据俱舍论卷二十八载,即依净、无漏之四根本静虑而得现前之法乐。大毗婆沙论卷二十六列举出家乐、远离乐、寂静乐、三菩提乐等四种现法乐住。又此现法乐住唯限于色界四静虑,不通于近分及无色界。[俱舍论卷二十八、大毗婆沙论卷八十一、显扬圣教论卷十九、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七十九](参阅“定”3171) p4726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【诸受差别十相】 p1353 瑜伽九十六卷二十一页云:复次由十种相,当知诸受所有差别。一、胜义差别,二、流转所依差...隋代僧。豫州(河南)人。年少出家,从彭城靖嵩学摄大乘论,致力弘扬,并赴长安辩才寺讲说。其时,文帝施行优礼佛教...梵语 ogha,巴利语同。又作瀑流。(一)为烦恼之别名。旧译暴河。大水暴涨之时,可漂流人畜、房屋等;烦恼亦然,可漂...(术语)对于实之语。方便之异名。暂用之而终废之者。...(名数)法华经序品曰:有八龙王:难陀龙王、跋难陀龙王、娑伽罗龙王、和修吉龙王、德叉迦龙王、阿那婆达多龙王摩那...(名数)檀者梵语檀那Dāna之略,译曰布施。三檀者财施,法施,无畏施之三施也。智度论十四曰:檀有三种:一者财施...【所为取】 p0737 瑜伽八十九卷十一页云:问:何所为取?答:为得诸欲,及为受用,故起初取。由贪利养,及以恭...在家人所应受持的二种戒,即五戒和八戒。五戒是尽形寿之戒,八戒只是一日一夜之戒。...(经名)具名大方广曼殊室利经观自在多罗菩萨仪轨经,一卷,唐不空译。多罗菩萨之仪轨也。密教之金刚萨埵,即显教所...梵语 catvārah pārājikā dharmāh,巴利语 cattāro pārājikā dhammā。又作四波罗夷法、四波罗市迦法、四极...(名数)法相宗所依六部之经典也。如大方广佛华严经(有三翻),解深密经(有四翻),如来出现功德庄严经(未翻),...如是我闻:一时,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,与大苾刍众五百人俱。 时,有众多苾刍身患痔病,形体羸瘦、痛苦萦缠,于...普贤菩萨行愿赞...教观纲宗 (原名一代时教权实纲要图。长幅难看。今添四教各十乘观。改作书册题名) 北天目蕅益沙门智旭重述 佛祖之要教...
敬畏因果就要规范我们的身口意三业,身业不能去杀生,不能去偷盗(就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,人家不给你,就不能自己去...孝、悌、忠、信、礼、义、廉、耻是做人的根本,也是我们的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他老人家的德育内容的全部精髓。也是人生...
问: 昙鸾大师《往生论注》有云:若人不发无上菩提心,但闻彼国土受乐无间,为乐故愿生,亦当不得往生也。弟子深厌...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弘法时,波斯匿王前往顶礼佛陀。当时,园中还有长发梵志、裸形外道及一衣外道,七人身形都很...
释一行,俗姓张,为巨鹿人氏。本名张遂,于嵩山皈依剃度在普寂禅师门下。是传承胎藏、金刚两部密法的大阿闍黎唐初将...说是说非是极不可取的行为。你如何知道事情的始末、对错?你怎么有智慧去分辨事情的来龙去脉?凡事自有因果,个人作...
针对我们这些背性、遭苦的众生,佛是用什么态度来对待的呢?佛在同体的心性当中,跟一切众生,无论是有情和无情都是...往生就是现在的事情,就是当下转念头的功夫,绝对不是临命终的事情。你能够万法回归当下,用大智慧打破无明、烦恼、...
现法乐住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现果随录 | 下篇:现法涅槃论 |
宋代临济宗僧。生卒年不详。西蜀人。出家后,与圆通居讷同行赴蜀,后参谒黄龙慧南,得其心法。历住洪州(江西)上蓝...
诸受差别十相
智凝
暴流
权
八大龙王
三檀
所为取
在家二戒
曼殊室利经
四波罗夷
六部大乘经
【大藏经】佛说疗痔病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普贤菩萨行愿赞
【大藏经】教观纲宗

规范身口意三业
礼义廉耻孝悌忠信的意思

度众生的心发不出来,这样能否往生
妙观察 善分别

唐密阿阇黎一行和尚的故事
慧律法师:勿在道场说是说非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