凡二卷。隋代阇那崛多译。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。本经记载佛陀入毗耶离城乞食,至毗摩罗诘离车家,有善思童子,以其宿根所熏,献花礼佛,誓成菩提。佛陀乃为其说法,偈答往还,童子遂证无生忍。此外,西晋竺法护所译之大方等顶王经及梁代月婆首那译之大乘顶王经,皆为本经之同本异译。 p4886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【四种能障断法】 p0452 瑜伽七十卷十二页云:复次有四种能障断法。一、无厌离。二、智未熟。三、散乱。四、沉下。...【众法聚集言论】 p0981 瑜伽十六卷四页云:众法聚集言论者:谓于众多和合建立自性言论。如于内色受想行识,建立种...亦名:四独戒独后行犯缘、独在后行犯缘、独行戒犯缘 行事钞·尼众别行篇:“独在后行,或根本独去;或中间;作意离...五相成身观者,通达菩提心,修菩提心,成金刚心,证金刚身,佛身圆满也。 一、通达菩提心 观察而通达身中本有...(术语)教人开蒙化恶也。法华经序品曰:是诸八王子,妙光所开化。无量寿经上曰:入众言音,开化一切。...(人名)虚堂禅师,讳永宁。参太湖山无用而悟玄旨。受元顺帝之归敬。赐三番号。明洪武二年,年七十八寂。见续稽古略...【绮语有三种】 p1295 瑜伽六十卷九页云:复次若为戏乐而行绮语,或为显已是聪睿者而行绮语,或为财利称誉安乐而行...“遍成诸行”之对称。华严家谓,依圆融门修行之菩萨,若断一惑,即断一切惑;若修一行,即具足一切行,顿成满道行。...(杂语)言语道断之略。二教论上曰:言断心灭。...(一)如来证悟了义之果德名秘密藏,而达到此秘密藏之因行,称为密因。密,乃经上所说之陀罗尼,非凡小所能知,故称密...【身心符顺想】 p0678 瑜伽三十三卷十七页云:身心符顺想者:谓由此想、或以其心、符顺于身,或以其身、符顺于...如是我闻:一时,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,与大比丘、比丘尼、优婆塞、优婆夷,大菩萨众,及大诸天、帝释天王、大梵...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。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故,结出谶微,分别善恶,都有五道人作善恶有多少,瞋恚有薄厚...(弘化社32分本)...
有人再问:为什么我们不遍缘法界很多的净土呢?为什么只是遍缘一个西方极乐世界净土呢?其实这个问题也不是善问。但...
人,无法离开群体而独自生活。每天,在工作和生活中都要与他人相处。 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往来,是一门很大的学问。尤...所谓「无念」,是没有妄念,没有烦恼心,也就是「心无所住」,看到了只是看到,听到了只是听到,而不产生好恶。许多...
80中大学生出家清修 中大宗教的多元认识与实践公选课组织学生入寺院体验宗教生活 原来和尚也发短信、上网,中山大学...好人不寂寞,善人最快乐。时时处处助人利人,也就会在时时处处感到最幸福。 看到别人因为你的帮助而解决了困难,你...
从前,一个老盲人带着一个同样双目失明的小徒弟,以拉二胡四处卖艺为生,他们的生活艰苦、贫困,时常是有一顿没一顿...
光绪二十七年秋,法忍老人有赴终南之举。先命月霞法师去营办道场,余与复成上座随侍月公往终南。 适有虚云上座在山...传说,过去安徽省有座山,叫「摩陀山」,这座山名字的由来,是因为有一位老师父于山中古寺,他只收了一名徒弟,这位...
善思童子经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善心 | 下篇:善性 |
密教以烦恼本无而直下观达净菩提心之功德,称为功德断。系显教“过患断”之对称。显教以断除烦恼过患为证佛果之说,...
四种能障断法
众法聚集言论
尼四独戒独后行犯缘
五相成身观
开化
永宁
绮语有三种
顿成诸行
言断
密因
身心符顺想
【大藏经】佛说百佛名经
【大藏经】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

无量佛国净土,为何只求生西方极乐

职场中与人相处之道
圣严法师《无念不是断念》

中山大学80名学生体验出家生活
圣严法师:行善的人快乐

心中留一个信念,并为之去追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