密教特有之美术。密教向以本尊之修法为重点,在造像与绘画方面依据仪轨而有特殊之规定,故应修法之需要,于佛像、法器、曼荼罗等方面之美术表现,最具特色。佛像因受印度教多神崇拜之影响,遂使诸尊种类增多,且多属超人类之造型,如多眼、多面(三面、十一面等)、多臂(四臂、六臂、四十二臂、千手等),呈忿怒相,持各类武器等。盖此类形像其意义不外乎象征人类为达到即身成佛之境地,于现世之修行须降伏诸魔,克服人类内外之障碍,而表现出力及神秘幽玄之感觉。
至于法器,一般有金刚杵、金刚铃、金刚盘、轮宝、羯磨、火舍、花瓶、六器、四橛、饭食器、阏伽桶、护摩炉等。以西藏密教(喇嘛教)为例,可分六类:(一)礼敬用,如袈裟(形式如缚帛之方单,着时缠身露右肩)、挂珠(修法时挂于颈项)、哈达(以薄绢所制,长方形)等。(二)称赞用,如钟、铎(大铃)、铃、钹、筚篥(又作悲栗)、鼓、骨笛(以人骨为之)、六弦琴等。(三)供养用,如香炉、镫台、水盂、供献器(瓶、盘、盆、钵等)、幢、幡、华盖、璎珞、花鬘(有长、圆圈、条等式)、花笼等。(四)持验用,如曼荼罗、念珠、拔折啰(即金刚杵,有一股、三股、五股、金宝、香木等之别)、铃杵(分一股、三股、五股)、者吉啰(即轮)、鼓、引磬、木鱼(形有二,团圆之鱼鳞形、挺直之鱼形)、灌顶壶等。(五)护摩用,如曼荼罗、炉、护身佛、秘密符印等。(六)劝导用,如摩尼轮、祈祷筒、祈祷壁、祈祷幢、祈祷石等。
上记之中,胎藏、金刚两部曼荼罗最足表现密教美术特有之形式。曼荼罗(梵 mandala),意译为坛、轮坛,乃密教修行时所供奉之佛画像。胎藏界曼荼罗与金刚界曼荼罗各象征理、智二世界,而诸尊像之集会,则表现密教轮圆具足之世界观,其样式,或方或圆。胎藏界曼荼罗系于中央画一佛或一菩萨像以为本尊,本尊之上下左右四方以及四隅各画一佛像或菩萨像,形成一俯视之莲花,其中央莲台上为本尊,周围八个莲瓣上各有一像,总成为中院。在其外围又画有一层或二层之诸菩萨或护法诸天像,而成为外院。金刚界曼荼罗则由九个曼荼罗会所组成,图相以上端为西方,纵横等分为三,正当中为成身会,其下向左依顺序为三昧耶会、微细会、供养会、四印会、一印会、理趣会、降三世会、降三世三昧耶会。其中理趣会之图相有如整个金刚曼荼罗之缩影,一印会则仅由大圆轮中之大日如来所成,呈现一尊独坐一会之单纯图样。其余七会之图式大致相同,均由中央之主尊及四方四佛(或菩萨、金刚等)、四隅之四供养菩萨所组成。
绘画曼荼罗画时,必须遵照各个本尊之经轨中所规定之仪则。如胎藏界曼荼罗须依据“大日经”而绘,金刚界曼荼罗须根据“金刚顶经”而绘。一幅之中,有众多佛菩萨层层分布,称为普门曼荼罗,或都会曼荼罗、普门会曼荼罗。亦有以药师佛、阿弥陀佛、观世音菩萨等为中心之曼荼罗,样式较简单,称为一门曼荼罗,或别尊曼荼罗。如刻在居庸关石刻洞券顶上之佛画,即属尊胜佛顶曼荼罗画。此外,修密之行者持诵显教经典,如法华经、仁王般若经等而绘画成之法华曼荼罗、仁王曼荼罗等,总称为经法曼荼罗。
要之,密教认为其教理乃法身大日如来内证之秘密法门,故以具体之两界曼荼罗来表现教理。即金刚界曼荼罗象征外现之世界,胎藏界曼荼罗象征内在之世界。结合此二者始成真理,而将此二者人格化者,即两界之大日如来,由此再演化出两界曼荼罗之诸尊,故一般密教寺院皆安置大日如来为主尊。然大抵而言,密教所常诠显之妙用乃在于教令轮身之不动、降三世、军荼利、大威德、金刚夜叉等五大尊明王,及爱染明王,其中不动明王为大日如来之变身(呈现忿怒相),各种修法皆以此尊为中心。
于佛像方面,其造形特征在于色、形皆具有重要之意义。密教美术为表现人类经由修行而达“即身成佛”之境地、人类所应克服之内外障碍,及降伏此障碍之能力,而尝试种种表现方法。例如佛像常具有官能肉体之张力,或夸张的忿怒形相,或强调现实感等各种强烈凸显效果之造形。又密教之诸尊,除将尊像神格化之外,亦呈现鸟兽之神格化。神格化之表现方法有三目、十一面、八手、六足等特殊造形。例如十一面观音、如意轮观音、马头观音、孔雀明王及五大尊明王等皆是。又再进一步,将此等神格化之姿态、形相、持物等确立规定而制定仪轨。密教于绘画、雕刻,及表现于工艺方面之法具等,大都呈现神秘幽玄或诡异迫人之气氛,此乃将对神秘力量之畏敬感加以概念化、组织化,而显现为风格特异之艺术型态;尤以对神秘性的强大压力之要求与阴闇气氛之营造,致使密教艺术作品常打破均衡对称之传统艺术造形法则,而表现出强硕慑人之气势,与盈溢于内外之力感,此类倾向之追求,往往大至无可限量,且因而唤起富有感召力量之强烈内在感受。(参阅“曼荼罗”4400、“密教法器”4488) p449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