由理解真理而得知者,称为解悟,又称开悟;由实践而体得真理者,称为证悟,又称悟入。 p5601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【善说】 p1137 瑜伽七十卷十一页云:复次由二因缘,佛世尊法,名为善说。一、言词文句、皆清美故。二、易可通达故...声闻藏法菩萨藏法等,从如来法身所流。何因缘故以香鬘等供养恭敬菩萨藏法,便生广大无边福聚,非声闻藏法。以菩萨藏...(术语)生死与涅槃融和无障之悟道也。往生论注下曰:一道者,一无碍道也,无碍者,谓知生死即是涅槃。...地狱的别名,与刀涂道、血涂道等合称为三涂。...位于严州城(今浙江建德)之北三公里。唐德宗贞元十年(794),净土五祖中之少康法师(?~805)曾入此山建净土道场...(一)月之别名。以月圆如轮,故称月轮。俱舍论卷十一载,月轮之直径长五十由旬,其下由颇胝迦宝水珠所成,能冷亦能照...(地名)鸡足山之异名。摩诃迦叶入定之山也。摩诃摩耶经下曰:摩诃迦叶。于狼迹山中入灭尽定。玄应音义八曰:狼迹山...【清净品十种差别】 p0962 瑜伽九十六巻二十三页云:又清净品应得应修事增上故;当知有余十种差别。一者、善法无间...(书名)具名大乘五蕴论。世亲菩萨造,唐玄奘译,一卷。明大乘所说之五蕴,摄有为法九十四法,又明十二处十八界而摄...梵名 Ratnāvalī(宝花环之意)。全一卷。龙树着,陈代真谛译(557~569)。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。本论计分五品,...【变与坏差别】 p1465 大毗婆沙论九十七卷十二页云:问:变与坏有何差别?答:变者:显示细无常法。坏者:显示麁无...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(出六根聚经中) 天竺三藏菩提灯译 如是我闻: 一时,婆伽婆一切智人,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,以神通...晚课蒙山施食仪...如是我闻。一时薄伽梵。在室罗筏城逝多林给孤独园。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。菩萨摩诃萨万二千人俱。尔时三十三天...
好,阿弥陀佛,各位大觉世间的有缘,大家吉祥。 今天呢,我们每次都跟大家说到这个大家吉祥,在佛教的经典里面呢,...
【众生者。色受想行识五阴。众法相集而生也】。由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五蕴法集合在一起,而出生的这一类有情都称为众...
三班相续,佛声不断。病人力能念,则随之小声念;不能念,则摄耳谛听,心无二念,自可与佛相应矣。念佛声不可太高,...
印光大师和弘一大师是当代净土宗和南山律宗的祖师,是民国时期佛门的两颗巨星,他们之间的殊胜因缘,在佛门中流传甚...
禅是清凉自在的享受,是超越一切对立的圆满,是脱离生死的大自在,是不住生死不住涅槃的究竟自由。 棉花是磨不出刀...
世间上很多人不能认识到自己。例如生是从哪里来的,死后又去到哪里,在世上几十年有什么意义和价值等等问题。所以说...在纷乱的环境中,如何把心静下来?假使办公室里突然有人出言不逊,冒犯了您,这时该怎么回应? 我们首先要理解,环...有一位大企业家,白手起家,胼手胝足开创了一片天地,正当事业如日中天,登峯造极的时候,由于他平日过度劳累,疏忽...
解悟证悟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解夏草 | 下篇:道明 |
刹,梵语 ksetra,为国土之意,刹土乃合华梵而称。谓多如微尘数之无量国土,与尘刹同义。又一一微尘之中皆有国土,...
善说
菩萨藏法
一无碍道
火涂道
乌龙山
月轮
狼迹山
清净品十种差别
五蕴论
宝行王正论
变与坏差别
【大藏经】占察善恶业报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晚课蒙山施食仪
【大藏经】佛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

如何才是真正的吉祥之相

从第八识而起,又汇聚到第八识里

助念时应三班相续佛声不断

印光大师与弘一大师的师徒缘

禅是清凉自在的享受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