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密教修法时,于道场观中,观想本尊及眷属之曼荼罗。道场观有广、中、略三种,皆行曼荼罗观。诸经轨所记载之曼荼罗观,虽有出入,然大致如下:作如来拳印,观想宝楼阁中大曼荼罗坛场,坛上有满月轮,月轮上有大莲花(此系就金刚界而言,若于胎藏界,则次序相反,乃观想莲花月轮),于莲花上观想本尊之种子、三昧耶形、尊形之转成,乃至观想眷属圣众围绕前后。(参阅“道场观”5649) p4406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(人名)维摩居士之翻名。旧作净名,新作无垢称。西域记七曰:毗摩罗诘Vimalakirti,唐言无垢称,旧曰净名。然净则...【慧照】 p1319 瑜伽八十三卷五页云:言慧照者:谓于彼彼所有诸法,以其妙慧,能善了知。虽善了知;犹随他转而未身...(术语)三余之一。二乘之人,断尽三界内见思之惑,犹有界外无明之惑,故谓之烦恼余。...梵语 paca dharma-ko?āh。略称五藏。又作五法海。此乃犊子部之世界观,宇宙万有共分为五类,即:过去藏(梵 atīt...(术语)于己妄执之我,深为爱着也。俗所谓自爱心。第七识常向第八识起此烦恼,四根本烦恼之一。唯识论四曰:我爱者...(一)指贤劫之初所出现之四佛,即:俱留孙佛(梵 Krakucchanda)、拘那含佛(梵 Kanakamuni)、迦叶波佛(梵 Kā?y...梵语 pūna。十二合掌之第四。意译为初割莲合掌。此合掌之形式为,先呈未敷莲华合掌(合十指,掌内虚空,稍穹隆)状...【轻安心所】 此为心所有法中的善心所之一。身心安适轻快,谓之轻安。《成唯识论》曰:‘安谓轻安,远离粗重,调畅...(经名)江南敏法师立二教,法华涅槃等为释迦经,华严经为卢舍那经。是就能说之教主而名所说之法也。见五教章上。...(术语)又作发迹入源。圆觉经曰:是故我说身心幻垢,对离幻垢说名菩萨,垢尽对除,即无对垢及说名者。圭峰之圆觉略...Dazhidulun 佛教论书。简称《智度论》、《智论》、《大论》、《释论》,亦译《摩诃般若释论》。为论释《大品般...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。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故,结出谶微,分别善恶,都有五道人作善恶有多少,瞋恚有薄厚...(弘化社32分本)...佛说盂兰盆经...今天有机会与各位共聚一堂,讨论佛法,首先要多谢志莲净苑宏勋法师,亦要多谢美西佛教会弘法组各位董事,因为由于他...
「是知念佛一法, 乃上圣下凡共修之道,若愚若智通行之法。下手易而成功高,用力少而得效速。 」 我们知道念佛的这...
1、凡修净业者,第一必须严持净戒,第二必须发菩提心,第三必须具真信愿。戒为诸法之基址,菩提心为修道之主帅,信...
诸经典中都说念佛有无量的功德。为什么会有无量的功德呢?是由于佛果地上有无量的功德。 念佛有四种:实相念佛、观...
观世音菩萨四十八相图...佛法大海,渐次而入。从皈依三宝,到发心出家,经过剃发,受十戒,乃至圆满具足戒,这是一个渐次的过程。正如《多论...
【原文】 又,居士子!有六患,消财入恶道,当识知。何谓六?一为嗜酒游逸、二为不时入他房、三为博戏游逸、四为大...《起世因本经》中说,地球上的人是从光音天下来的。光音天是初禅天。光音天的人就是在空劫(成、住、坏、空)快到成...
曼荼罗观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曼荼罗种姓十住心 | 下篇:商人 |
【外身】 p0491 杂集论十卷一页云:外身者:谓外所有外色处。由外色声香味触等,外处所摄故;非有情数故;名外。...
无垢称
慧照
烦恼余
五法藏
我爱
四佛
仆拏
轻安心所
卢舍那经
拂迹入玄
大智度论(Mahaprajna-paramita-sastra)
【大藏经】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佛说盂兰盆经
文珠法师《心灵的世界》

下手易而成功高,用力少而得效速

论发菩提心与往生

为何至心念佛能消多劫生死之罪

【推荐】观世音菩萨四十八相图
剃发出家应具备哪些条件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