指众生所起之有无、断常等偏邪见解。众生抱存此等偏邪见解,不得诸法之实相,而起迷倒之业,轮回于生死,故喻之为病。三论玄义(大四五·七中):“正有三种:一、对偏病,目之为正,名对偏正。(中略)三、偏病既去,正亦不留。” p4374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(术语)冬至之前夜也。幻住清规十一月冬至曰:其冬夜土地堂念诵。...乃对古昔有德高僧之尊称。或尊称古佛。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八(大五一·四四四下):“先贤古德,硕学高人,博达古今,...【第四静虑近分】 p0967 显扬二卷四页云:如经中说:卽于此身、清净心及洁白心、意解遍满具足住者,是谓第四静虑近...即参禅问答之意。又作问话。宋代以后之禅院,逢檀越及官人来向住持求升座说法时,有选派一特定僧人向住持质问之惯例...(术语)梵语伽陀Gāthā,译言颂。颂有种种。...【数习力】 累积多数习惯,谓之数习;由数习所成之力,称为数习力。又作串习力、习力。《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》卷十...(物名)于僧堂各记自己之名,张于其席次者。...行事钞·持犯方轨篇:“就行,止持离重过为胜,作持离轻过为劣,此轻重相望。若能治行者,止持对粗过故,治行易成故...【义利】 p1239 佛地经论一卷十五页云:现益名义,当益名利。世间名义,出世名利。离恶名义,摄善名利。福德名义,...【三种转依】 p0178 杂集论十卷十四页云:无间转依者:谓已证得无学道者,所有三种转依。何等为三?谓心转依,道转...(譬喻)挽臼石之牛也,彼磨牛只劳身形,以喻比丘之徒,身虽行道,而心无行道者。四十二章经曰:佛言:沙门行道,无...八大人觉经...如是我闻:一时,薄伽梵在室罗筏住誓多林给孤独园,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,一切皆是尊宿声闻众望所识大阿罗汉,...无量义经...问: 我于一九九七年念《大乘无量寿经》至二零零七年,又念过《地藏经》,《金刚经》念一年。现念《妙法莲华经》,...
释迦牟尼还是太子的时候,感悟到生、老、病、死之苦,从而发下大愿,要追求了脱生死的真谛,最终在菩提树下证得了无...有位大学教授给大学新人的信中曾说:想拓展人文视野,最好的办法是打开你的眼睛。他说人最重要的应该是学会孤独。 ...
问: 祖佛大意,贵在心行;采义徇文,只益戏论。所以文殊诃阿难云:将闻持佛佛,何不自闻闻?争如一念还原,深谐遗...
我们念佛,要先除掉念佛的障碍。你们跟师父们不一样的,净土部的师父天天念佛,天天念经。因此你们这次来这里打佛七...
《杂譬喻经》中有这样一则故事:从前,有个老母亲唯一的儿子得病去世了,她悲痛万分,心想:唯一的儿子都死了,没人...
富贵人更容易瞋恚,稍不称心,就要发火,轻则口出恶言,重则动手打人。只考虑自己的感受,不顾他人伤心,瞋心一起,...
观音菩萨德最优,正法名佛久证修。 浩浩宏恩被沙界,巍巍金佛立冠头。 瓶中甘露涤沉垢,掌上祥光灭隐忧。 遍尘刹感...
偏病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偏衫 | 下篇:偏真之理 |
(杂名)七女经曰:七女告帝释曰:愿与我辈愿,帝释许诺。一女曰:我愿欲得无根无枝无叶树。...
冬夜
古德
第四静虑近分
问禅
颂
数习力
坐牌
二持就行优劣
义利
三种转依
磨牛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八大人觉经
【大藏经】称赞净土佛摄受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无量义经
念经能不能往生

人生是苦,人身难得
对别人好其实是为自己好

因最初多闻之力而成就菩提

念佛要先除掉念佛的障碍

有勇气死,何不更好地生存

【推荐】瞋恚的习气最为害人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