梵语 dharmacaksu-vi?uddha。指具有观见真理等诸法而无障碍、疑惑之眼。又作净法眼、清净法眼。吉藏之维摩经略疏卷四谓,小乘于初果见四圣谛之理,大乘于初地得“真无生法”,均称为法眼净。据大毗婆沙论卷六十六载,于见道以前尚未完全断惑,或断除欲界五品之惑而入见道者,生法眼净,得预流果;断除欲界第六第七品之惑者,生法眼净,得一来果;断除欲界九品乃至断除无所有处之惑者,生法眼净,证不还果。其中所说之法眼异于五眼中之法眼,五眼中之法眼,相当于大乘之法眼净,唯菩萨有之,系二乘之人所无;又小乘之法眼乃初果见四谛法者所具,而大乘之法眼则于初地得真无生法者始有。经中常载有佛陀说法,令诸长者、天人、外道等远离尘垢,证得法眼净之事迹,如杂阿含经卷十五(大二·一○四上):“尔时,世尊说是法时,尊者憍陈如及八万诸天远尘离垢,得法眼净。”[法华经卷七、无量寿经卷下、四分律卷三十二、注维摩诘经卷一] p3388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(流派)Lokāyatika,又作路柯耶胝柯,路伽耶,路伽耶陀。译作顺世。四卷楞伽经谓之恶论,七卷楞伽经谓之世论。外...(地名)指印度而言,印者印度,域者境域。三论大义钞一曰:印域探三藏之赜致。...为一种由唐代“变文”直接衍生之讲唱文学。约产生于宋元之际,而流行于明武宗正德年间(1506~1521)至清末民初。宋...【地底迦】 此云有愧。涅槃经云:诸佛世尊常说是言:有二白法能救众生:一惭;二愧。惭者自不作罪,愧者不教他...荷,置物于背;担,置物于肩。与“荷负”、“荷法”同义,皆谓护持佛教大法,担负佛法相续之责。[禅苑清规卷二小参...烦恼魔、五阴魔、死魔、天魔。烦恼魔指贪嗔痴等习气能恼害身心;五阴魔指色受想行识等五蕴能生一切之苦;死魔指死亡...(公案)示生佛一如之真源,即一色边之宗极者。云门文偃法嗣巴陵新开院颢鉴三转语之一。碧岩集十三则曰:僧问巴陵如...【沙门果依何界得】 p0681 俱舍论二十四卷十九页云:何沙门果、依何界得?颂曰:三依欲后三。由上无见道。无闻...即指德望重、见识高之老僧或耆老。宿,即尊宿、耆宿之意;德,即有德之意。宿老作老宿,指耆老或深积修行之僧。[禅...(经名)一卷,阇那崛多译。佛在祇园,东方之最胜灯王如来遣菩萨至此,使说神咒。...复次若诸菩萨性是利根,云何复令修练根耶?谓令依利软根引发利中根,复依利中根引发利利根故。前已说一切菩萨性是利...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,忘言得旨端可悟明。故世尊分座于多子塔前,拈华于灵山会上,...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,取其无相一灋,广生众教,含义不赀,故曰无量。 夫三界群生,随业而转;...金光明最胜王经...
人,总是生活在原谅与被原谅之中。原谅一个人是自己的意识,而被原谅的人作为被动的一方就会很痛苦。所以,宁可自己...
明白人生道理,处之安然,幸福自是可得。不因愚痴无知而失足,不因妙法不学而错败,不因邪思而乱志,不因心薄而轻行...有些食物吃对了会让你一生的健康之路走得更平坦,同时,有些饮食习惯若不改掉,长年累月也会毁了你一生。让我们来看...
第一讲 心经之心 阿弥陀佛,各位吉祥。在现今我们这个时代,有很多机会我们能够接触到佛教,了解到佛法。比如说我们...
印祖在一生的弘法当中,他很痛心地看到这么一个事实,就是很多修行学佛的人,他懂得很多,然而行动上跟不上。所以很...一日,佛陀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时,波斯匿王前来请法。国王恭敬地向佛陀顶礼问讯后,于一旁坐下,并且请示佛陀:世...
第1讲 第2讲 第3讲 第4讲 第5讲 第6讲 第1讲 这次学人受会长的邀请,来跟大家讨论净土宗的理论跟修学的方法。那...
学习传统文化一年多了,今年四月,偶然回家乡一趟,闻到满大街油炸食品的香味,想起两年前我做炸鸡鸭生意时的一段生...
法眼净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法眼宗 | 下篇:法船 |
谓中道实相之理,遍布于一色一香等一切微细之物中。意即一色一香虽为微细之物,亦含有中道实相之本体。天台宗以空、...
路迦耶底迦
印域
宝卷
地底迦
荷担
四魔
银碗里盛雪
沙门果依何界得
宿德
东方最胜灯王如来助护持世间神咒经
复令修练根行
【大藏经】六祖大师法宝坛经
【大藏经】无量义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金光明最胜王经

【推荐】原谅别人时,也为自己开了一扇门

人生不是平白无故就能幸福
常吃五种食物保持健康

宏海法师:心经·可以静心也

念佛之人为什么要吃素呢
世间四种人

净界法师:净心与净土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