谓总该万有之法界,悉为自己一心所变造。此乃华严经所示明者。华严经卷十九(大一○·一○二上):“若人欲了知,三世一切佛,应观法界性,一切唯心造。” p3370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【信解及见至】 p0870 俱舍论二十三卷十五页云:至住果位,舍得二名。谓不复名随信法行,转得信解见至二名。此...梵语 aksara。又作恶刹啰、阿察啰、罗刹罗、恶察那、阿乞史罗。译作字。又为音节、韵、语之意。即指文宇,由其不变...【断遍知】 p1416 大毗婆沙论三十四卷二页云:云何断遍知?答:诸贪永断,瞋痴永断,一切烦恼永断,是谓断遍知。问...(术语)四种禅之一。谓二乘之人及外道观无我之性,无常,不净之相等。...【摄大乘论】 印度瑜伽行学派重要的著作,无著论师造,又称摄论,为摄论宗的根本要典,为‘十支论’中的‘广苞大义...凡二卷。明代普泰撰。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册。文略义深,堪称唯识学之精髓。世亲菩萨摄取瑜伽百卷之要,精粹成三十颂...亦名:僧残上起罪五方、上起罪五方、五种上起方 子题:观藏罪不藏罪相、上起、忏悔总名上起法、观僧残罪相、覆藏相...(术语)具曰摩诃衍那Mahāyāna,译曰大乘。声闻缘觉二乘之教法为小乘,菩萨之教法为大乘。慧苑音义上曰:摩诃衍,...(杂语)谓受师教之门弟子也。日知录曰:今江南尚有门徒之称,或云门眷。按,晋书唐彬传,东海阎德,门徒甚众。独目...又名神足通,或神境通,五通之一。变现自在,故名如意;飞行自在,故名神足;能在六尘境界中变化自在,故名神境。...(?~535)梵名 Bodhidharma。意译作道法。又称菩提达摩、菩提达磨多罗、达磨多罗、菩提多罗。通称达磨。为我国禅...闻如是:一时,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。尔时,世尊告诸比丘:「我今当说圣八关斋。谛听谛听,善思念之,我今当...(龙藏本)...僧伽吒经...
如果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中国谈论素食,许多中国人可能都会怀有一种说不清、道不明的复杂感情,人们似乎很难从容面...这二十句共勉语,并没有前后一定的连贯关系与次第,不过,开头二句:信佛学法敬僧,三宝万世明灯。与最后二句:处处...
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,提倡吃素的人也日渐增多,而素食和养生却是息息相关的。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几款素食养生锅...贪、嗔、痴、慢、疑是众生的根本烦恼。慢,就是贡高我慢,是与生俱来的,凡夫众生都有。当这个慢心生起的时候,我们...
若当下不分别,当为最吉祥。我持咒的时候,不起分别心,是故当处最吉祥;我念佛的时候,不起分别心,是故当处最吉祥...一、戒疑 疑心病者,总以为别人在暗算自己,一言一行都得提防,因此坐立不安,经常失眠。 二、戒妒 妒忌别人的成就...
1、唐玄沙师备禅师 《景德传灯录》卷十八记载,玄沙备禅师,生于唐末五代,福建人,因阅《楞严经》发明心地,此后应...一、有无的判断 宇宙万有,森罗万象,世出世间一切法,千差万别,形形色色,我们要用什么方法去判断这法是有,那法...
法界唯心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法界定印 | 下篇:法界无差别论疏 |
月氏国优婆塞。博通诸经,特善方等三昧。东晋咸安三年(373),奉经抵凉州,受刺史张天锡所敬重,口译须赖经一卷,...
信解及见至
恶刹罗
断遍知
愚夫所行禅
摄大乘论
八识规矩补注
忏僧残法五方
摩诃衍
门徒
如意通
菩提达磨
【大藏经】佛说八关斋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佛说四十二章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僧伽吒经

当代素食观念与餐饮业经营
圣严法师:四众佛子共勉语

六款素食养生锅
大安法师:如何克服贡高我慢之心

不起分别心,是故当处最吉祥
让内心健康的七戒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