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(杂语)Manojasvara,译曰可音音,如意音。见法华玄赞二。...(术语)又名普载三昧。地神之三昧也。地为万物之根本,故名本,能持本,故称持本,能负载万物,故名普载。大疏十曰...由行正道而得之意,引申为利益、幸福等意。功德、福德、道德等则为一般之成语。德指已得正道而无失,道指已得(德)...(杂名)有名声德行者之比丘之尊称。唐僧传(玄奘传)曰:钵伐多国有数名德。...(物名)瓦雕经文为永传而埋置土中者。...【义无碍解】 p1239 如四无碍解中说。 二解 杂集论十四卷二页云:义无碍解者:谓于诸相及意趣无碍具足中若定若慧。...【自知】 p0595 集异门论十七卷四页云:自知者:谓正了知自德多少。谓自所有若信若戒若闻若舍若慧,若教若证,...【藏识三义】 第八阿赖耶识,义译为藏识具能藏、所藏、执藏三义。一:能藏,就阿赖耶与种子之关系而言,阿赖耶识乃...禅宗公案名。系神山僧密与洞山良价过独木桥时所拈提之故事。表示不固执依倚一事一物,不堕有、无二见之对待。五灯会...【因能变】 p0592 成唯识论二卷七页云:一、因能变。谓第八识中等流异熟二因习气。等流习气,由七识中善恶无记...(一)位于秣陵(江苏江宁)三井里。刘宋升明二年(478)齐高帝创建。相传东晋升平年间(357~361)有凤凰来集此地,...昔汉孝明皇帝夜梦见神人,身体有金色,项有日光,飞在殿前,意中欣然,甚悦之。明日问群臣:「此为何神也?」 有通人...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三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四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五 慈悲道场忏法卷...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...
五观心治者。不带想息直观于心。内外推求。心不可得。病来逼谁谁受病者。六方术治者。术事不知则远。知之则近。如治...
那些在修行路上曾有过的障碍,其实没什么大不了,我发现其实凡事忍耐、心中有佛就能挺过去。 打佛七要能忍,克制想...拘留国中有位婆罗门,名叫摩诃蜜,悭贪不信佛法,智慧无双,财富无数,为拘留国国王、大臣所敬重礼遇,座下常有五百...
当我们面对过去的业力时,诸位!你就不能用业感缘起了。我们讲过,在造业的当下,在身、口、意活动时重视业感缘起。...佛教经典和历代祖师都主张为佛弟子要戒杀素食,这样做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培养慈悲心的需要,同时吃素也是放生,避免自...
(圆涛法师白话译) 【原文】 一切众生,具有如来智慧德相。但由迷真逐妄,背觉合尘,全体转为烦恼恶业。因兹久经长劫...
念一尊佛就等于念十方三世一切佛,何以故呢?一切诸佛所证得的法身是一个法身。所以当我们念一佛的时候,就等于念到...一位凡夫向一位老师请教道:先生,怎样才能创造奇迹呢? 老师回答道:做事,认真做事,坚持做事,就会创造奇迹。 凡...
信解及见至
【法相辞典】
【信解及见至】 p0870 俱舍论二十三卷十五页云:至住果位,舍得二名。谓不复名随信法行,转得信解见至二名。此亦由根钝利差别。诸钝根者、先名随信行,今名信解。诸利根者、先名随法行,今名见至。此二圣者、信慧互增,故标信解见至名别。
上篇:信现观 | 下篇:信解安住心 |
指华严宗于同教一乘之教学中,所说之所流义、所目义与摄方便义。据华严二祖智俨之华严孔目章卷一载:(一)所流,谓一...
末奴是若飒缚罗
持本三昧
德
名德
经瓦
义无碍解
自知
藏识三义
过木桥
因能变
白塔寺
【大藏经】佛说四十二章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慈悲道场忏法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

心不可得,病来逼谁,谁受病者

今生忍耐,报尽即生西方
世间上真正的美女

往生的人要先把生死业力沉淀下来
吃素即是放生

《净土法门普被三根论》白话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