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> 正文
(名数)一行,二住,三坐,四卧。此四者各有仪则不损威德,谓之四威仪。菩萨善戒经五曰:威仪苦者名身四威仪:一者...(?~1941)湖南武岗人。初皈依印光大师,修学净土,以读海潮音杂志,而倾心唯识。历任武昌佛学院教务主任,并主编...【无学正思惟】 p1074 集异门论二十卷十二页云:云何无学正思惟?答:诸圣弟子,于苦思惟苦,于集思惟集,于灭思惟...【五钝使】 五利使的对称,两者合称十使。即根本烦恼中的贪、嗔、痴、慢、疑五种烦恼。贪、嗔、痴、慢四种,是迷执...(经名)佛说萨罗国经,一卷,失译人名。佛由祇园往彼国化王及国人。...(杂名)曼陀罗中之金刚针与金刚锁二菩萨也。锁与锁同。大日经中以此二菩萨为一对。大日经疏五曰:次于部母右置大力...【谛施设建立】 p1377 瑜伽四十六卷十四页云:云何名谛施设建立?谓无量种。或立一谛。谓不虚妄义。唯有一谛,无第...【明得定】 p0806 成唯识论九卷六页云:谓此位中,创观所取名等四法,皆自心变,假施设有,实不可得。初获慧日...澄观,姓夏侯,越州山阴(今浙江绍兴)人,生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(737),十一岁时,从本州宝林寺霈禅师出家,肃宗至...(物名)木鱼之异名。鱼形之板鼓,为报知诸事而打者,因其空洞谓之鼓,为板形谓之鱼板。鱼板须似鱼形。...【六入支】 十二因缘的第五支。受精卵在母体中发育,五七(五个七日,即三十五日)日内,称为‘名色’,到七七日,...大般涅槃经序 后秦释道朗撰 大般涅槃经者,盖是法身之玄堂,正觉之实称,众经之渊镜,万流之宗极。其为体也,妙存有...梵网经序 夫宗本湛然,理不可易,是以妙穷于玄原之境、万行起于深信之宅。是以天竺法师鸠摩罗什,诵持此品以为心首。...佛说雨宝陀罗尼经...
明白佛法的人会谨慎言说举止,害怕造恶因、误导人,故此多谦虚、自在、安详。不明白佛法的人喜欢随便胡说、瞎话、谎...
问: 我学佛已经有一段不短的时间了,但觉得自己没有什么进步,有时还觉得想退心。怎么可以不退初心?请老和尚开示...
俗话说,人生有三福:平安是福,健康是福,吃亏是福。前两者大家都好理解,第三个,吃亏是福,这个有很多人不明白,...
念念上求佛道,心心下化众生。闻佛道长远,不生退怯,观众生难度,不生厌倦,如登万仞之山,必穷其顶,如上九层之塔...
在学会善待自己和他人上,我认为做到以下几点很重要。 第一,人们要认清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。 比如说人们为了吃顿...问: 如病人生前半信半疑,阿弥陀佛能带他往生西方吗?当他死后子女其中一人请了法师为他皈依三宝,他能带业往生吗...
如经三七日,稽首十方诸佛名字,是《圆觉》义。《佛说阿弥陀经疏钞》 好,再就是《佛说阿弥陀经》跟《圆觉经》的法...
与茅静远居士书 前三月下旬返自四明,过访居士,适遇他出,怅然而去。寻归回龙,兹又一月余矣。因数子相劝,欲讲《...
摄大乘论
【唯识名词白话辞典】
【摄大乘论】印度瑜伽行学派重要的著作,无著论师造,又称摄论,为摄论宗的根本要典,为‘十支论’中的‘广苞大义支’。我国有三种译本,一者后魏佛陀扇多译,凡二卷,此译本虽最早译出,但由于他没有译出世亲的《释论》,所以影响不大。二者陈代真谛译,凡三卷,此即‘摄论宗’所依的论典。三者唐代玄奘译,凡三卷。西藏亦有译本,凡四卷。本书系解释《大乘阿毗达磨经》的摄大乘品,以瑜伽行派的观点,阐述大乘教义,以其内容赅摄大乘佛教之一切圣教法门要义,故称《摄大乘论》。
上篇:难陀 | 下篇:摄大乘论释 |
【有行相】 p0541 俱舍论四卷十三页云:谓心心所,皆名有行相。卽于所缘品类差别,等起行相故。...
四威仪
唐大圆
无学正思惟
五钝使
萨罗国经
金针双锁
谛施设建立
明得定
澄观(737—838,一说738—839)
鱼鼓
六入支
【大藏经】大般涅槃经
【大藏经】梵网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佛说雨宝陀罗尼经

明白佛法的人会谨慎言说举止

信佛好长时间了,为什么没有进步

吃亏是福,有着深刻的哲理在其中

不生退怯厌倦,如是发心才名之为真

学会善待自己和他人
半信半疑的人能否往生

《阿弥陀经》跟《圆觉经》的会通之处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