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> 正文
三国时代魏之文人,为魏武帝第三子,文帝之弟。字子建,谥号“思”,故称陈思王。十岁能属文,以其文才横溢,为武帝...(人名)Panthaka,又曰半他迦,槃陀迦,般陀,槃特。罗汉名。译曰路边生,又曰路。有兄弟二人,兄为大路边生,或曰...含注戒本·流通分:“世尊涅槃时,兴起于大悲,集诸比丘众,与如是教戒。”(含注戒本卷下·二三·二) 戒本疏·流...【无性空】 p1055 辩中边论上卷九页云:补特伽罗及法,实性俱非有故;名无性空。此无性空,非无自性。空以无性为自...就生死总说涅槃,就涅槃亦说有其差别,故依涅槃有有余、无余二种。新译作有余依、无余依。依、有漏之依身也,对惑业...指佛八十种相好之第六十六种。为梵语 usnīsa?iraskatā(肉髻相)之意译。谓佛顶高至不得见之相。优婆塞戒经卷一(...【颇梨】 或云塞颇胝迦,此云水玉,即苍玉;或云水精,又云白珠。刊正记云:正名[(宰-幸)/卒]坡致迦,其状似此...梵名 Nandana-vana,巴利名同。音译难檀槃那、难陀。乃忉利天中帝释四园之一。位于须弥山顶善见城北面。又称欢喜园...【受者】 p0724 瑜伽十六卷十页云:于诸果报,说为受者。...(书名)六十卷,唐慈恩窥基撰。石埭杨文会曾为之序云:有窥基法师者,奘公之高弟也。亲承师命,翻译成唯识论。会萃...(术语)新称戍陀罗Śdra,旧称首陀。天竺四姓之最下姓。西域记二曰:四曰戍陀罗,农人也。旧曰首陀,讹也。【又】...尊者大目揵连,从佛在耆闍崛山中,游行恒水边,见诸饿鬼甚多,受罪不同。见尊者目连,皆起敬心,来问因缘。 一鬼问言...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...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。佛便告比丘:「有九辈九因缘,命未尽便横死。一者为不应饭为饭,二者为不量饭,三者为不习...2006年,我曾作出承诺,逐渐将我持有的所有伯克希尔哈撒韦股票捐赠给慈善基金。这个决定让我再开心不过。 现在,盖...
问∶ 我很用功修行,但似乎尚无一点消息。 答∶ 修行不能有所求,凡有求解脱或求开悟之心即成解脱之障碍,这一点非...
在《法华经》,佛陀说,生死凡夫就像一个乞丐,在三界流转,你作不了主,你自己也不能生产事业,也没有资产。没有资...
净土宗初学者,你如果能够拜佛是最好,我觉得拜佛对初学者比念佛好,因为你有身业的礼拜。如果只有忆佛念佛,只有口...
佛教经常让我们讲身心无忧,身无忧,心无忧。那我们就快乐无比。但是我们往往都是身有忧心也有忧,一有忧愁,我们的...
等者,略举余经。如《文殊》所云,一行三昧。《大品》所云,若人散心念佛,乃至毕苦,其福不尽,是《般若》义。《佛...
宗门下常常有些公案。比如宋代的草堂青禅师。草堂青禅师在当年是很了不起的禅宗大老,那他的大施主就是一个姓曾的大...若称念观世音菩萨名号,即能入火不烧、入水不淹、恶鬼远离、刑器自毁、怨贼消退、除一切障、免一切难、满一切愿、成...
摄大乘论释
【唯识名词白话辞典】
【摄大乘论释】为无著所造《摄大乘论》的注释书,无著之弟世亲论师造。汉土有三种译本,一为陈代真谛译,凡十二卷,一说十五卷,陈天嘉四年,在广州制旨寺译出,慧恺笔受,后世称《梁译摄大乘论释》,略称摄论释。二者隋开皇十年,沙门达摩笈多暨行矩等合译,凡十卷,名为《摄大乘论释论》。三者唐代贞观二十三年玄奘三藏译,凡十卷,世称唐译世亲摄论。 在真谛译本中,阐示八识体一,种、现一体,及阿陀那七识异名说等,为隋唐两种译本所无,其余相异之处亦多。其故何在呢,因世亲之后,十大论师继起,对唯识宗义,当时就有不同的见解,于是就其释论,增添删削,故新旧二译原本即不尽相同。摄论宗所依的是安慧一系的古唯识义;而玄奘一系所依的,是护法一系的新唯识义,这就是二者不同的原因。
上篇:摄大乘论 | 下篇:摄末归本识 |
(术语)阿阇梨曼荼罗观音院之一尊也。大疏五曰:如莲华轮像,当以四莲华叶,如十字之形,用为轮辐,辐外作刀环开之...
曹植
半托迦
涅槃时集众教戒
无性空
二种涅槃
无见顶相
颇梨
欢喜苑
受者
成唯识论述记
须陀
【大藏经】饿鬼报应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
【大藏经】佛说九横经
股神巴菲特:我为什么要捐掉99%的财富

阿姜查回答有关修行的问题

成佛之道有两个选择

净土初学者能够拜佛是最好的

积极人生莫后悔

《阿弥陀经》与《文殊》《般若经》的会通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