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551~623)隋代僧。荥阳(位于河南)人,俗姓郑。初于泰山灵岩寺修行,后从渊法师研学十地、地持等诸论。复南渡建康,从真谛之白衣弟子曹毗钻研摄大乘论。隋文帝仁寿二年(602),奉敕送舍利至宣州(安徽宣城)、黎州(位于河南),感得奇瑞。又炀帝曾于长安兴建日严寺,召天下高僧论道,师亦奉召宣讲唯识。唐初,被立为“十大德”之一,统率教界。晚年移居大兴善寺,致力弘扬摄大乘论。武德六年,示寂于居所,世寿七十三。[续高僧传卷十一] p3356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(物名)Sarjarasa,又作萨折罗娑。译曰白胶香。见名义集七。...【四身系】 p0405 大毗婆沙论四十八卷七页云:有四身系,谓贪欲身系、瞋恚身系、戒禁取身系、此实执身系。问:此四...(名数)大乘俱舍之见思二惑总数也。...(名数)般若经之部类有八部。...诸经论中每将教法住世之变迁,分为正法(正,证之意)、像法(像,相似之意)、末法(虽有教法,然未能修行证果)三...【和合思择】 p0798 无性释八卷二十一页云:和合思择者:谓总相观,缘一切法。由此观故;进趣转依。或转依已;...【三身】 又作三佛身,身者聚集之义,聚集诸法而成身,故理法之聚集称为法身,智法之聚集称为报身,功德法之聚集称...又名九难,或九横,即佛在此世间成道及在成道之后所遭遇的九种灾难。 一、梵志女孙陀利谤,五百阿罗汉亦被谤。 二、...(名数)一大日如来,二金刚萨埵,三龙猛,四龙智,五金刚智,梵云缚曰罗菩提,六不空,七惠果,惠果以下,吾国未闻...(术语)师家下教训学人之语也。又谓呈露自己之见解,著于公案本则或颂下之语也。...凡八卷。清代善一如纯辑。收于卍续藏第一四五册。内容系收录明清时代川、滇诸地之禅家语要。黔,指四川黔江县。计收...佛说雨宝陀罗尼经...八十八佛大忏悔文: 大慈大悲悯(mǐn)众生,大喜大舍济含识,相好光明以自严,众等至心皈命礼。 南无皈依十方尽虚空...原夫诸佛悯念群迷随机施化,虽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,然于一切方便中求其至直捷至圆顿者,莫若念佛求生净土。又于一切...
在台湾每五个儿童中就有一位过于肥胖,胖小孩的比率高达20%,不仅大大超出10%的全球平均值,更让胖小孩跻身为心血管...作为一个人,能够学佛,走佛法正道,是很有价值的。你们作为佛子,用网络来宣传弘扬佛法,使想了解和学习佛法的人通...
吝啬是个贬义词,惜福是个褒义词。 很多人生性吝啬,日常生活中处处遭人嫌弃,自己也知道这个毛病不好,可就是难以...问: 净土宗学人常见这么一句话,《大集经》云:末法亿亿人修行,罕一得道,惟依念佛,得度生死。曾看到一位居士说...
由这个他力的救度特点,也就构成了净土法门与通途自力法门的许多的不同。比如通途佛法要谈修行,首先得要开悟,叫见...一位著名的作家,出身极其穷苦,他的成功乃从艰苦卓绝之中,抱着百折不挠的精神,长期奋斗而来.他有一个习惯,那就...
不知不觉又一天,你在这里打坐,打了多少个妄想?一刹那一个妄想,一刹那又一个妄想,一个妄想就是一个生灭及一个生...在过去久远前,有两兄弟。他们都是穷人。哥哥心想:生活如此穷,当求解脱。所以就出家修行,后来证得阿罗汉!弟弟心...
法侃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法供养 | 下篇:法具 |
【识有二种业】 p1436 杂集论四卷十页云:识有二种业。一、持诸有情所有业缚,二、与名色作缘。持诸有情业缚者:与...
萨阇罗娑
四身系
百二十八使
八部般若
四世
和合思择
三身
九恼
真言宗八祖
下语
黔南会灯录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佛说雨宝陀罗尼经
【大藏经】八十八佛大忏悔文
【大藏经】阿弥陀经要解

腥荤扰五脏,素食益健康
惟贤长老《学佛的基本精神》

不要拿「吝啬」当「惜福」
佛经原文查不到的就能予以否定吗

净土法门的特点
以宽容姿态看待不公平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