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物名)Sarjarasa,又作萨折罗娑。译曰白胶香。见名义集七。
佛教词典 > 佛学大辞典 > 正文
(杂名)佛之古迹也,又佛之足迹也。...(物名)又作捃稚迦,君稚迦。译曰澡瓶。...(术语)阿阇梨曼荼罗观音院之一尊也。大疏五曰:如莲华轮像,当以四莲华叶,如十字之形,用为轮辐,辐外作刀环开之...指居胎藏界曼荼罗文殊院及外金刚部院西方门之二守护神。全称门门二守护。一为不可越守护门者,二为相向守护门者。前...为禅宗祈求青苗成熟之法会。我国自宋代以降,于每年播种之际,必于禅寺举行青苗会,会中拜读华严经。敕修百丈清规卷...(杂语)由烦恼即菩提之理而立之言。诸法无行经下曰:贪欲是涅槃,恚痴亦如是,于是三事中,有无量佛法。若有人分别...唐代沙门惠祥所撰弘赞法华传卷八所载之人物。李乌龙者,并州(四川万源)人,其家以书写为业。子名遗龙。乌龙性耽嗜...凡六卷。又作胜鬘经宝窟。隋代吉藏(549~623)撰,约成书于开皇十八年(598)前后。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七册。系胜鬘...【九地】 p0088 瑜伽一百卷十九页云:有九种地。何等为九?一、资粮地。二、方便地。三、观行地。四、见地。五、修...想受灭者,谓已离无所有处欲,止息想作意为先故,诸不恒行心心法,及恒行一分心心法灭。无为。 当知。此中有二种应...乃指一事一理。相,指事相;寂,指寂灭之理体。[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卷上] p57...(印光大师校印本)...闻如是:一时,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。佛告诸比丘:「当知食以节度,受而不损。」 佛言:「人持饭食施人,有五福德...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度论卷第四 大智度论卷第五 大智度论卷第六 大智度论卷第七 大智...
十地言地者,具足三义:一、能生万物;二、住持不动;三、负荷一切。此为菩萨亦尔,既证中道实际理地,能生成佛智,...
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,阿弥陀佛像总是站着的,为什么呢? 阿弥陀佛接引像都是站着,为什么不是坐像?佛看...众所周知的伤仲永,通过讲述一个五岁便可指物作诗,天生才华出众的神童仲永,因后天不学习和被父亲当作赚钱工具而沦...
到东林寺坐诊近半年,见了许多因念佛而身心受益的同修。东林寺的经历于我而言,既是治病亦是学习,一方面是医学上的...
做为一个修行人,每天有几件事不能忘记,就是佛教讲的正知、正念。 第一是要知道人身难得, 就是我们得到这个人身非...净土宗是一种佛力加被的法门,如果按照密宗的说法,它是一种本尊相应的法门。净土宗修行的特点,简单的说就是要你能...
白居易(772846年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唐代著名的诗人,虔诚的佛教信徒。祖籍太原。唐代宗大历七年(772年),白居...
一念佛起,万虑顿消。其他的什么事情都不重要。心中唯有一句佛号,南无阿弥陀佛,一直在我们心间围绕。就是我们要保...
萨阇罗娑
【佛学大辞典】
上篇:萨陀波仑 | 下篇:萨昙分陀利 |
【四寻思观】 此是唯识修行五位中、加行位所修的观法。四寻思观,是名、义、自性、差别四种。名是能诠的名言,义是...
佛迹
捃稚迦
莲华轮
二守护
青苗会
淫欲即是道
乌龙
胜鬘宝窟
九地
想受灭
一相一寂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
【大藏经】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
【大藏经】大智度论

为何用大地来形容十地菩萨的内心世界

阿弥陀佛像为何总是站着的
勤能补拙,天道酬勤

东林佛号与中医医理

修行人每天有几件事不能忘记
净界法师:同一句佛号,心态不同功德便不同

白居易的知足常乐思想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