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杂语)由烦恼即菩提之理而立之言。诸法无行经下曰:“贪欲是涅槃,恚痴亦如是,于是三事中,有无量佛法。若有人分别,贪欲瞋恚痴,是人去佛远,譬如天与地。”智度论六引此文曰:“淫欲即是道,恚痴亦如是,如此三事中,无量诸佛道。”冰之性即如水,贪瞋痴三毒之性即法性真如也。是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之意。止观二曰:“无行经云:贪欲即是道,恚痴亦如是,(中略)贪欲即菩提。(中略)佛说贪欲即是道者。佛见机宜,知一种众生,底下薄福,决不能于善中修道,极任其罪转无已。令于贪欲修习止观,极不得已故作此说。”辅行四曰:“经说欲是道者,只云道性不出于欲,亦云欲性不离于道,约理云即,约事须离。”
佛教词典 > 佛学大辞典 > 正文
(人名)Bhadrika,释姓中之王也,称曰跋提释王。跋提,译为贤。佛初还迦毗罗城时,与五百余人共出家,礼家奴优婆离...梵语 pratide?anīya,巴利语 pātidesanīya。为比丘、比丘尼所受持之具足戒之一。又作波罗底提舍尼、波胝提舍尼、...(Burnouf, Eugne; 1801~1852)法国之语言学者、东方学学者。一八二六年与德国印度学学者拉森(Christian Lassen)...唐代僧。江西人,俗姓张。生卒年不详。初名行昌。又称江西志彻,为禅宗六祖慧能之法嗣。幼具任侠之志,北宗神秀之门...(一)即毛道。为凡夫之异称。又指极小之场所。 (二)禅林中为人剃净毛发者之职称。又作剃头行者。[禅林象器笺第七类...据瑜伽师地论卷二十五举出应予布施之四种对象,即:(一)有苦者,谓贫穷者、乞丐、盲聋残疾、无依倚者等类,宜施之。...【所转得】 修唯识行,于究竟位八识转依时,以能转道,转舍二障之因而转得者,此亦有二类:一、所显得:显得者即真...(名数)台家依付法藏传,从摩诃迦叶至师子尊者,于西天立二十三祖,若加第三祖商那和须同时之末田地,则有二十四祖...【异熟未熟业】 p1116 瑜伽九卷六页云:异熟未熟业者:谓未与果业。...【类智所缘】 p1446 品类足论一卷七页云:类智何所缘?谓缘色无色界系诸行、及一分无漏法。何故类智缘色无色界系诸...【近护说法之石室】 p0822 西域记四卷九页云:伽蓝北岩间有石室,高二十余尺,广三十余尺四寸。细筹填积其内。...准提咒持诵仪轨...(嘉兴藏流通本)...闻如是:一时,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。尔时,长者给孤独,为子取妇,得豪贵长者家女,端正无双,憍豪慠慢,不以妇...
接下来就谈到真妄的问题了。善恶是基础,真妄的问题就是整个主轴怎么破妄显真。破妄偏重在空观,就是消灭我们心中的...释迦牟尼佛初证道不久,住在舍卫城郊外的给孤独精舍。当时方圆几百里外的人都知道给孤独精舍里,住了一位彻底证悟的...
净土宗的人,我想我提出三点跟大家互勉, 第一个,你最好发心受戒, 很多净土宗的人,过度的骄慢,说我心中有佛,我...问: 临终助念时,对亡者的开导很重要吗? 大安法师答: 一切不学佛的人,在临命终时,我们尽量要创造机会让他听闻...
后面这几个动作,我们说明一下,蕅益大师说是表法的。主要有三个动作值得我们注意: 第一个, 即从座起。 一般我们...不知足者,虽富而贫;知足之人,虽贫而富。--《佛遗教经》 一、多欲为苦 众生在三界六道里轮回,生死死生,受著无穷...
前面是雕刻成一个立体的佛像,这以下是用手工把它画制成一个平面的佛像。我们看这个过程。 彩画作佛像百福庄严相,...有一位水手,第一次出海时就遇到了可怕的风暴。年轻的水手受命爬到桅杆上,去调整风帆以适应风向。在他向上爬的时候...
淫欲即是道
【佛学大辞典】
上篇:淫欲 | 下篇:淫欲火 |
如来无有误失者,谓阿罗汉比丘虽漏已尽,为乞食故出游城邑,或于一时与恶象恶马恶牛恶狗等共为游止,或于一时践蹑丛...
婆提
波罗提提舍尼
布诺夫
志彻
毛头
四种所施
所转得
二十八祖
异熟未熟业
类智所缘
近护说法之石室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准提咒持诵仪轨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
【大藏经】佛说玉耶女经

遇到问题先要消除自我意识
有四事不可轻视

【推荐】对净土宗人的勉励
临终助念时,对亡者的开导很重要吗

为什么这三个动作值得我们注意
知足第一富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