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食之一。增一阿含经卷四十一列举四种世间食及五种出世间食,念食即属出世间食。指行者若忆念善法而护持不忘,必能增长善根,资益慧命,如世间食之资益色身。(参阅“食”3997) p3215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(术语)讲经论者先于文前论一部之要义纲领,谓之悬谈。如天台之法华玄义,清凉之华严玄谈是也。盂兰盆疏记下曰:未...(1347~1403)明初临济宗杨岐派禅僧。台州(淅江)仙居人,俗姓袁。号呆庵。又称敬中。于天童山出家,后参谒天宁寺...(人名)依叹佛功德而感得口中香气之比丘也。释门归敬仪曰:香口比丘,报由叹佛。正业所感,为人所名。智度论十一曰...云何有为?几是有为?为何义故观有为耶?谓若法有生灭住异,当知是有为义,一切皆是有为,唯除法界法处一分,为舍执...(术语)又云三三昧观。观念三平等也。即入我我入观。又,行者正念诵之初,作入我我入之观,谓之三平等观。...【悟入唯识渐次】 p0909 成唯识论九卷三页云:云何渐次悟入唯识?谓诸菩萨、于识相性,资粮位中,能深信解。在...据大集贤护经卷五现前三昧中十法品载,十种修三昧法即:(一)摧折我慢,指修行者应先摧灭我见与憍慢之心,于三宝及一...【粗相现行障】 十地菩萨所断十重障的第六种。这也是俱生所知障中的一部分,由于执著或染或净的粗相现行,它障碍六...戒本疏·九十单提法:“问:‘闻知结罪者,戒本何故云少时不乐耶?’答:‘非待不乐方犯;盖就恼者之意,下至欲令不...(地名)鸡足山之异名。摩诃迦叶入定之山也。摩诃摩耶经下曰:摩诃迦叶。于狼迹山中入灭尽定。玄应音义八曰:狼迹山...又作灭。涅槃之别称。乃指度脱生死,寂静无为之境地。僧传中,僧尼之死即称为寂,为寂灭之略称,含有入涅槃之意。密...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: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,与大比丘僧六万二千人俱,皆阿罗汉,诸漏已尽,无复...尔时,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,偏袒(tǎn)右肩,合掌向佛,而作是言:世尊,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? 佛告无尽意菩...大势至法王子,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,即从座起,顶礼佛足,而白佛言:我忆往昔,恒河沙劫,有佛出世,名无量光;十二...非正式夫妻而行淫事者,是为邪淫。此事天地所不容,神鬼所愤怒。一有此心,虽未行其事,已大损阴骘。实犯者,非仅己...
一、鉴真大师的一世佛缘 赞宁《宋高僧传》曾记载(鉴真大师)随父入大云寺,见佛像,感动夙心,因白父求出家,父奇...
马祖一日谓众曰:汝等诸人,各信自心是佛,此心即是佛心。达磨大师从南天竺国来至中华,传上乘一心之法,令汝等开悟...
第八觉知:生死炽燃,苦恼无量。发大乘心,普济一切;愿代众生,受无量苦;令诸众生,毕竟大乐。《佛说八大人觉经》...一、做一棵永远成长的苹果树 一棵苹果树,终于结果了。 第一年,它结了10个苹果,9个被拿走,自己得到1个。对此,苹...
宋朝大儒朱熹,有一次曾任福建崇安县知县,在这期间曾被一个刁民设计而错判一个盗葬墓地案件。事后发现真相,朱熹非...
临命终时,我们没有办法选择是在那一个舒服的时候,无论是三十岁,或八十岁,总是活这一生最老又最累那天,所以只能...
稽首皈依苏悉帝。头面顶礼七俱胝。 我今称赞大准提。惟愿慈悲垂加护。 南无飒哆喃 nā m s duō nn 三藐三菩陀 sā...
念食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念施 | 下篇:念珠 |
【有为法见】 p0546 瑜伽九十二卷十三页云:复次有二法见。一、有为法见,二、无为法见。有为法见者:谓如有一...
悬谈
普庄
香口比丘
有为
三平等观
悟入唯识渐次
十种修三昧法
粗相现行障
疑恼比丘戒定罪初在闻知
狼迹山
寂
【大藏经】悲华经
【大藏经】观世音菩萨普门品
【大藏经】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
邪淫之事为天地所不容,神鬼所愤怒

鉴真大师--为了佛法的事业,何惜生命

心外无别佛,佛外无别心

生死炽燃,苦恼无量
七个顶级心理寓言

此地若发,是有地理;此地不发,是有天理

无论如何也要选「往生净土」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