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(术语)身口意之造作也。又,内心之趣于外境如心行。大乘义章三本曰:内心涉境,说名为行。俱舍论曰:行名造作。大...亦名:不试外道 济缘记释云:“废试中,初引母论独开不试。检文未获。如下,次引长含通开不试。由有稽留,反生本见...全一卷。日本藤原宗友编于仁平元年(1151)。记录迄于仁平元年之四十一人往生传。今日本真福寺藏有正嘉二年(1258)...由因果之差别,则现三时之业。三时业者: 一、顺现业 此生造善恶之业,直于此生得受苦乐之果报,顺现法受业是...【三性与六法相摄】 p0211 成唯识论八卷二十页云:三性六法,相摄云何?彼六法中皆具三性。色受想行识及无为,皆有...(术语)涅槃之妙乐也。起信论曰:以无量方便救拔一切苦恼众生,令得涅槃第一义乐。...一切有为之诸法,虚假不实,污染真性,故称浮尘。[楞严经卷二] p4161...子题:佛宝、法宝、僧宝 羯磨疏·诸戒受法篇:“问:‘佛亦是法,法亦是佛,僧亦是法,正是一法,有何差别?’答:...【顺定受业】 p1107 瑜伽九卷六页云:顺定受业者:谓故思已;若作,若增长业。...【相是世俗有】 p0838 瑜伽七十二卷六页云:问:相,当言世俗有?当言胜义有?答:当言世俗有。由二因缘故。一...(术语)于律藏之中,明定慧之法,谓之随律经,于经藏之中明戒律,谓之随经律。如涅槃经说五篇七治之戒。戒疏一上曰...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...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如是我闻: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。尔时佛告忉提耶子首迦长者言:「首迦长者!我当为...楞严经五十阴魔章...
这个思惟死殁无常,它所对治的是对今生生命的五欲的爱取,今生爱取的对治。身世无常,幻缘虚假,人世间很多的快乐都...
【若诸世界。六道众生。其心不淫。则不随其生死相续。】 所以一切众生,生死相续,以淫为首。一切六道众生在受生的...宗舜法师答: 我觉得这个它应该是从两面去理解,首先我们讲什么是正信的佛教,其次我们应该如何去正确的信仰佛教,...问: 念佛人一定要吃素,这个观点是否是由佛陀亲口说出来记载在《大藏经》里的?或者这只是祖师们的建议,这是否落...夜晚,列车奔驰,两节车厢的交接处,转弯时出现了一个致命空隙,一个人掉了下去。 两位同伴一回头,就发现人不见了...
俱舍宗 自佛灭后百年余,佛教产生异议而逐渐分裂,义学纷纭。直至佛灭后九百年初,世亲造《俱舍论》,又九百年中,...
【弟以阐提出家,自揣根性庸劣,罪业洪深。故于宗教二途,概不敢妄行染指。惟于仗佛慈力,带业往生一法,颇生信向。...日常生活中如何修习慈爱众生呢?以下这些高僧大德慈悯众生的行为,我们理应效仿随学。 智舜法师 隋朝智舜法师在亭山...
悟入唯识渐次
【法相辞典】
【悟入唯识渐次】 p0909 成唯识论九卷三页云:云何渐次悟入唯识?谓诸菩萨、于识相性,资粮位中,能深信解。在加行位,能渐伏除所取能取;引发真见。在通达位,如实通达。修习位中,如所见理,数数修习,伏断余障。至究竟位,出障圆明。能尽未来、化有情类,复令悟入唯识相性。
上篇:悟入遍计执性 | 下篇:鬼居处 |
十个行持八斋戒的好日子,即每月之一日、八日、十四日、十五日、十八日、二十三日、二十四日、二十八日、二十九日、...
行
外道出家四月试之用舍
本朝新修往生传
三时业
三性与六法相摄
第一义乐
浮尘
三宝一义相有差别
顺定受业
相是世俗有
随经律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
【大藏经】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章

向外攀缘,人生无解

一切众生,生死相续,以淫为首
宗舜法师:正信佛教应具备的三个条件
念佛人是否一定要吃素
转弯的人生

小乘二宗之略要——俱舍宗、成实宗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