言语亡、思虑绝之意。为表现绝对悟境之语。意谓该境界无法以言语或思虑加以分别。言诠不及意路不到、心言路绝、绝言绝思、名言道断、离言绝虑、绝言离念、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等,皆与此同义,即表示第一义谛之境,非言说思虑所能及。[成唯识论卷七、三论玄义卷上、中观论疏卷一末、大乘起信论义记卷中本] p3005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【归依佛】 p1417 大毗婆沙论三十四卷八页云:诸归依佛者,何所归依?答:若法、实有,现有,想,等想,施设,言说...亦名:故二 济缘记·释安居篇:“本二即在俗时妻,二谓匹偶也。”(业疏记卷二一·一一·一七)...【士用依处】 p0228 成唯识论八卷一页云:九、士用依处。谓于所作业,作者作用。卽除种子,余作现缘。...(书名)四卷,隋灌顶纂。笔记智顗禅师住天台山日之言说者,始自立制法终至智者遗书述放生池凡纂录一百四条。知大师...(名数)开会五种正行之第五为六种。如读诵,观察,礼拜,称名,赞叹,供养是也。...五浊和十恶。五浊是见浊、烦恼浊、众生浊、命浊、劫浊;十恶是杀、盗、淫、妄、恶口、两舌、绮语、贪欲、嗔恚、邪见...回伏,又作洄澓、回复、洄洑、回复、回伏,为水之旋流或逆流之意;引申为轮回或退转之意。难,为灾难之意。回伏难,...指禅林僧堂中圣僧龛之左右为出入板,由此而分前堂、后堂。前堂首座领前堂之大众,后堂首座领后堂之大众。头首、大众...(术语)又言无所得,空之异名也。楞严经上曰:安然得无所有。佛藏经一曰:忆念分别无所有法,或说断常,或说有作,...谓多人于同时发同一语。观普贤菩萨行法经(大九·三八九下):“时三大士,异口同音而白佛言。” [大佛顶首楞严经...(一)梵语 kāya。音译迦耶。属六根之第五,即身根。指触觉器官之皮肤及其机能。然有部主张,身根乃眼所不能见之精妙...(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)...礼佛大忏悔文...尊者大目揵连,从佛在耆闍崛山中,游行恒水边,见诸饿鬼甚多,受罪不同。见尊者目连,皆起敬心,来问因缘。 一鬼问言...
我们经常为什么习定?我们经常练习打坐?就是忍。外相,什么相不理它,就叫寂灭忍,都寂静下来,不躁动,不粗暴。 ...
赵州和尚,法号从谂,他生活在公元778年到公元897年,中国的中晚唐时期,活了一百二十岁。由于赵州和尚年龄大,在禅...问: 在修学佛法过程中,有专修与杂修,何谓专修?何谓杂修? 衍慈法师答: 佛法无边,菩提之道,无非是要令众生觉...
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的时候,对比丘们开示:很久以前,有一次三十三天的天主释提桓因带着许多天子和天...
如果情执未断,嘴里念佛,念念还是堕娑婆。但如至诚恳切,万缘放下,那么一念之间,便能到西方 会信仰佛教或出家,...逢年过节,大酌小宴,无不腥腥相惜,满盘荤腥。略涉佛法的人劝我吃肉,称学佛人不能机械理解佛法,要敢于酒肉穿肠过...
有一位学僧,恭敬地问慈受禅师道:禅者悟道时,对悟道的境界和感受,说得出来吗? 慈受:既是悟的道,说不出来。 学...
学法时,学哪一法,心念就住在哪一法,要全心投入。至于念住,念住不是我们坐这儿不动、入定叫念住,念住是随一切事...
言亡虑绝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言了因 | 下篇:言生因 |
(术语)就心识之真妄而立三识之不同:一、真识,自性清净心也。第八阿赖耶识,通真不通妄。妄者染,真者净也。谓其...
归依佛
本二
士用依处
国清百录
六种正行
浊恶
回伏难
出入板
无所有
异口同音
身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普贤菩萨行愿品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礼佛大忏悔文
【大藏经】饿鬼报应经

有人骂你,你听不见,他自己就拿回去了

赵州禅的两个特色
何谓专修?何谓杂修?

出离四流便得四乐

广钦老和尚对出家弟子之开示--放下俗情,提起愿力
谁有资格「酒肉穿肠过」

禅者悟道时的境界和感受,说得出来吗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