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唯识论八卷一页云:九、士用依处。谓于所作业,作者作用。即除种子,余作现缘。
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梵语 kāyasmrty-upasthāna,巴利语 kāye kāyānupassī viharati。四念处之一。又作身念住、身观。即观身之自相...(术语)以有情之同业变现同一之境者。如山河等。唯识论二曰:诸业同者此共变故。...【别解脱律仪有下中上品】 p0690 俱舍论十四卷十五页云:此近事等一切律仪,由何得成下中上品?颂曰:下中上随...(传说)未曾有经下曰:祇陀太子白佛,昔受五戒制酒持难,欲舍五戒而持十善。佛言饮时有何过?答国中豪贤时斋共饮,...【圣者不造欲界引众同分业】 p1227 大毗婆沙论五十三卷十五页云:问:圣者为造欲界引从同分业不?有说:不造。所以...禅林用语。即指言绝意断之正真大道。与“向上一着”同义。景德传灯录卷七盘山宝积章(大五一·二五三中):“向上一...【具足住】 p0823 瑜伽十二卷十二页云:具足者:圆满清白故。住者:所修观行,日夜专注,时专注故。 二解 ...禅林用语。于禅林中,师家接化学人时,不以正面提示之方法,而由侧面用言语略加透露旨要。以其非直指而系傍示,故称...【质直行】 p1340 瑜伽八十四卷四页云:质直行者:住于向道。又云:质直行者:如其圣教而正修行,无谄无诳,如实显...天台宗所立五时之一。佛在菩提树下说华严经之后,便到波罗奈国的鹿野苑去对五比丘说阿含经,这是小乘三藏教之始,也...(杂语)说文,憺安也。谓憺然安乐也。憺亦恬静也。怕,静也,无为也。广雅,憺怕,寂寞也。亦恬静也。言寂寥无人也...如是我闻。一时,薄伽(qi)梵(fn)游化诸国,至广严城,住乐(yu)音树下,与大苾(b)刍(ch)众,八千人俱。菩萨摩诃(hē)...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三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四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五 慈悲道场忏法卷...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,忘言得旨端可悟明。故世尊分座于多子塔前,拈华于灵山会上,...
问: 日本有年轻人透过自杀网站相约自杀,而台湾也有自杀网站,既然人生是苦海,为什么人不能自杀? 圣严法师答: ...授三皈依大意 第一章 三皈之略义 三皈者,皈依于佛法僧三宝也。 三宝义甚广,有种种区别。今且就常人最易了解者,...法师与小食客 慈惠、慈嘉二位法师留日期间,一天相约到日本料理店午餐。坐下以后,发现邻桌一对年轻夫妇正在专注地...古时候有一位梵志,通达多种经典,很有学识,是位颇具智慧的道人。因而他很自负,以为天下没他不知的事了。梵志为了...
我们来看看,佛陀讲十二因缘,是怎么能够让一个人悟道呢?我们简单地把十二因缘的整个内涵解释一下。 这个十二因缘...
头陀苦行 到六月二十五日,我私自过海,准备行头陀苦行。那位苦行僧听说我要去行头陀苦行,不忍心我独自上路,随同...问: 为什么为人处事要诚实信誉? 方海权答: 经中说:直心为道场。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些人,为了夸耀自身的能力。...
问: 念佛法门是实有法还是虚无法? 大安法师答: 我不知道你这问题的出发点在什么地方,念阿弥陀佛的名号求生西方...
士用依处
【法相辞典】
【士用依处】 p0228
上篇:士夫六界 | 下篇:士用果与增上果差别 |
【出世间法从何种生】 p0484 瑜伽五十二卷十六页云:问:若此习气,摄一切种子,复名遍行麁重者;诸出世间法,从何...
身念处
共变
别解脱律仪有下中上品
祇陀饮酒
圣者不造欲界引众同分业
向上一路
具足住
傍瞥语
质直行
鹿苑时
憺怕
【大藏经】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慈悲道场忏法
【大藏经】六祖大师法宝坛经

圣严法师关于自杀的问答
弘一大师《授三皈依大意》
人间佛教的人情味
白昼举烛

生死轮回的根本——无明

【推荐】香板下的祖师:来果老和尚
为什么为人处事要诚实信誉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