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称二鼠啮藤喻、七喻。或单称白黑二鼠。鼠,梵语 mūsika 以白、黑二鼠譬喻一月中之白月、黑月,或譬喻一日中之昼夜。意谓人生时光易逝。盖白月即从新月到满月期间,黑月系由满月翌日至新月前一日。又“日”指昼时,“月”指夜时。故以白鼠比喻白月及日,黑鼠比喻黑月及夜。据宾头卢突罗阇为优陀延王说法经载,昔日有人在荒野行走,忽逢大恶象,为象所逐,乃狂惧奔走,无所依怙。见一丘井,即寻树根,入井中躲藏。时有白、黑二鼠,咬啮树根;井之四边,有四条毒蛇,欲螫其人;井底又有大毒龙。其人既畏井傍之四蛇,亦畏井底之毒龙,而所攀之树根动摇。时树上有蜜三滴,落其口中。其人摇动树枝而坏蜂窠,众蜂散飞而螫刺之,复有野火烧树。(大三二·七八七中):“旷野者,喻于生死;彼男子者,喻于凡夫;象喻无常,丘井喻于人身,树根喻人命。白黑鼠者,喻昼夜;啮树根者,喻念念灭;四毒蛇喻四大,蜜者喻五欲,众蜂喻恶觉观,野火烧者喻老,下毒龙者喻死。”又维摩经卷上方便品、翻译名义集卷五、义净译之譬喻经等,亦有此一譬喻之记载。此譬喻故事亦有以虎代替象者,称为无常之虎。[性灵集卷四、太平记](参阅“白月”2080、“黑月”5379) p2099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【六相遍摄一切邪行】 p0311 瑜伽八十六卷二十二页云:复次于善说法毗奈耶中,略由六相、当知遍摄一切邪行。一者、...即指行阿弥陀忏法时,供养十方佛菩萨之文。即唱:“南无十方佛、南无十方法、南无十方僧、南无释迦牟尼佛、南无世自...【造】 p1014 五事毗婆沙论上四页云:问:造是何义?为因,为缘?若是因义;此四大种,于所造色,五因皆无。如何可...亦名:年不满受具戒开信受人语 子题:生年板、涝 行宗记释云:“不犯中,初科。僧祇次第有四:一、问父母。二、看 ...(术语)外界之事物来,与自体以感触,谓之缘。应其缘而自体动作,谓之随缘。如水应风之缘而起波。真如之于诸法,佛...(经名)Saddharmap unḍarika,译曰妙法莲华。法华经之题名。芬陀利,具名芬荼利迦。白莲华名。...(人名)莲社七祖之第四祖,唐大历二年止于衡州之灵峰寺,慈忍戒定,当时之宗师也。尝于僧堂之食钵中现一寺题曰大圣...【妙观察智所缘】 p0701 佛地经论三卷七页云:妙观察智相应心品,普观一切自相共相,皆无障碍。故缘一切所知境...位于新疆拜城县克孜尔镇东南,木扎特河河谷北岸之悬崖上。共二三六窟,东西蜿蜒,长达两公里,规模之大,仅次于敦煌...(术语)三宝及戒之四证净法总收于信戒之二种。盖三宝净者,以信为体,戒净即为戒也。俱舍论二十五曰:由所信别故名...(名数)一真等流,以善性恶性无记性为因,所引善恶无记同类之果,与因性真实同者,故名为真等流。二假等流,如前世...如是我闻:一时,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,与大比丘、比丘尼、优婆塞、优婆夷,大菩萨众,及大诸天、帝释天王、大梵...(一)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,时病危顿,弟子问曰:成应真未?答曰:未得;不还未也。问曰:和上道高名远,何以不至乎?...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。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故,结出谶微,分别善恶,都有五道人作善恶有多少,瞋恚有薄厚...一个修行人的出离心和对世间的贪恋心,两者是此长彼消的关系。如果对于佛道有很强的好乐,对世间的贪恋之心自然就会...
现在信徒来皈依三宝的也很多,皈依三宝就是皈依过了之后作为一个正式的佛教徒了。没有皈依之前,甚至你在家里吃素念...广慧元琏禅师初学道的时候,依止在真觉禅师的座下参禅,白天负责厨房典座的工作,晚上则以诵经作为修行的功课,一日...
唐朝有一位在家修行非常了不起的居士,叫庞蕴。庞蕴有一首诗:十方同聚会,个个学无为;此是选佛场,心空及第归。我...
我是农村长大的孩子,小时候日子过得比较艰难,这个经历在我心中种下一个执念:人生在世,钱最重要。活着就是为了挣...
有一次波斯匿王去见佛,因为那时佛要度罗睺罗出家。国王得到消息,也赶去参加盛会。礼佛后,佛陀就为他开示佛法。等...佛陀时代,有一位长者子,年纪很小时便失去了双亲,一切都必须自食其力,所以生活非常地穷困与孤苦。一天,他听人说...
从生命的差别因缘当中,我们的生命有两个选择:第一个是娑婆世界;第二个是极乐世界。我们应该要厌离娑婆、欣求极乐...
白鼠喻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白业黑业 | 下篇:白槌 |
梵语 pramuditā-bhūmi。又作欢喜地。为菩萨十地中最初之位,故又称初欢喜地。略称初地。菩萨入此位,始获圣性,具...
六相遍摄一切邪行
十方念佛
造
度减年受具戒开信受人语
随缘
萨达磨芬陀利
法照
妙观察智所缘
克孜尔千佛洞
信戒
三等流
【大藏经】佛说百佛名经
【大藏经】杂譬喻经
【大藏经】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
大安法师:生命就在呼吸间

没有文化的人,念阿弥陀佛圣号就可以
舌头的妙用

到禅堂里来,最重要的就是这个发心

艰难的回归路

罗睺罗出家记
斋僧获福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