谓白事而和之。白,告白;和,和合。即于寺中行法务时,召集僧众,告白其事,使众和之。 p2086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(名数)梵音曰波罗聂提Prājapti,译作假施设。假为虚妄不实之义。为破实我实法之执而说三种之假。...(杂语)婆罗门之本形行佛道者。尊胜经序曰:婆罗门僧,佛陀波利。...【株杌】 p0948 瑜伽八卷六页云:壤善稼田,故名株杌。 二解 瑜伽八十四卷十三页云:又彼能令转成上品相续...1、说法普结善缘。 2、说法人的机缘很殊胜。...(术语)他人不与而自取即偷盗。五戒中第二戒也。智度论十三曰:不与取者,知他物,生盗心。取物去。离本处。物属我...【依躭嗜依出离诸法差别】 p0774 瑜伽六十五卷十四页云:复次由五相故;应知建立依止躭嗜诸法差别。何等为五?...(术语)开权显实之略。是乃法华经一部之说意,天台宗之判释也。权者方便,实者真实。开方便而显真实,乃本经一部之...(名数)第一释名,无名,则不能显法。故应先释经题。第二辨体,名者呼体故,名之次宜辨体,体者一部之旨归,众义之...(名数)弥勒下生经,弥勒来时经,弥勒下生成佛经,弥勒大成佛经。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,弥勒下生成佛经(此与上...(术语)道为化道,谓教化他也。观为空观,谓自观空理也。自住于空理而向他行化道,谓为道观双流。是菩萨之正行也。...(术语)女人者为戒垢法之原因,故于因中说果,称女人为戒垢。智度论三曰:佛言:女人为戒垢。女人非戒垢,是戒垢因...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。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故,结出谶微,分别善恶,都有五道人作善恶有多少,瞋恚有薄厚...(弘化社32分本)...佛说盂兰盆经...
在我国一些寺庙等传统古建筑的屋檐下,总能看到这系挂着的铃铛,风吹铃动,悦耳清脆。 这种庙宇殿堂屋角的铃铛现今...问:天还没亮,寺院就打板了,必须这么早起床吗? 云乡法师答:是的。早起床,这是佛陀的教导。佛陀在《遗教经》上...
问: 弟子学习的途径为自学和网络听法师讲经,每日定课都有发愿回向师长善知识。也许是机缘不到吧,虽有发心但至今...
凡夫常常只懂得照顾寿命,不懂得照顾慧命。在生命过程中不断地与人斗争、计较,寿命长只是累积更多恶业罢了。 频婆...久远以前,有五位沙门在波罗奈国的深山中隐居修行。这座山地处偏僻,离城有四、五十里之远,比丘们每天到城里乞食,...
《首楞严王三昧》它所破的当然是烦恼。我们刚刚讲过烦恼它是有根本的,什么是根本呢?《楞严经》讲生灭心或者讲妄想...
池草师兄出生于中医世家,几代人在行医过程中,记录下不少医案,偶尔也记述一些在行医过程中碰到的因果故事。其中一...
当佛在世的时代,印度有一位悭吝的越难长者,他家里非常有钱,而且富有的程度已到富可敌国、富甲天下的形容最为恰当...
白和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白身观自在菩萨 | 下篇:白居易 |
(术语)梵音kulapati,有族者之义。华言居士。见翻译名义集。...
三假
婆罗门僧
株杌
法缘
不与取
依躭嗜依出离诸法差别
开显
五重玄义
弥勒六部经
道观
戒垢
【大藏经】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佛说盂兰盆经

寺院屋檐下为什么要挂铃铛
佛门礼仪简要问答

至今未受三皈五戒,这样算盲修瞎练吗

国王与龙
守摄诸根食知自节

销我亿劫颠倒想

老中医所遇的因果业报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