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术语)道为化道,谓教化他也。观为空观,谓自观空理也。自住于空理而向他行化道,谓为道观双流。是菩萨之正行也。止观六曰:“菩萨者,福慧深利,道观双流。”四教仪集注下曰:“道观双流者,道谓化道,观谓空观,带空出假,故曰双流。”金光明文句五曰:“通教八地,别教十回向,圆教亦在初住,皆是道观双流,自他俱益之位也。”同记曰:“道谓外化,观谓内行。”
佛教词典 > 佛学大辞典 > 正文
(?~637)唐代僧。河南东平人,俗姓吕。隋尚书令杨素重其佛学之深博,请于东都讲扬心论。大业年中(605~616),...(名数)密宗所依之五部经典也。或于大日经,金刚顶经,苏悉地经,瑜祇经,加要略念诵经为五部。或于以上四部加菩提...【证三摩地者应知七法】 p1439 瑜伽七十卷七页云:复次有七种法,为欲证得三摩地者,应正了知。一、内定退因。二、...(名数)突吉罗Duṣkṛta罪之戒法也。突吉罗译言恶作,就所防之过而立名。梵曰式叉迦罗尼,此译应当学。就能治之行...(杂名)释氏要览上曰:僧坊,韵林云:坊,区也。苑师云:坊,区院也。僧寺曰宝坊。...(书名)唐不空三藏撰。说焰罗王之供养法者。...(一)乃开发众生本有佛性至佛果之戒。此戒以众生本具之佛性为体。又称佛性戒、佛乘戒、一心戒、金刚宝戒、菩萨戒。系...顺著众生的机缘而以种种的方法去摄受和教化。...羯磨疏·诸戒受法篇:“‘何以不言如来正觉者?’‘五戒初离邪缘,故以正隔之。今[八戒]于五上重增胜行,复何须也...【四种入定退定差别】 p0464 瑜伽六十三卷九页云:复次此中或有补特伽罗,下品烦恼,下品善法。多念艰辛,然后方退...【有为空及无为空】 p0555 辩中边论上卷八页云:菩萨修行,为得二净。卽诸有为无为善法。此二空故;名有为空,...大悲咒修持仪轨...我闻如是: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,与大比丘众,千二百五十人俱。诸漏已尽,神通明达。诸众圣其名曰:尊者阿难,...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...人生的意义何在?这是个大问题。人从有生以来,很快的老了,死了;在生老病死的过程中,忙着工作,也忙着吃,忙着穿...
有世智辩聪,心意识很发达,逻辑思维是很发达,包括通宗通教的,对儒家学说很懂的,他用他的逻辑思维去思量这桩净土...
色法在唯识学的定义叫做质碍,质是具有质量、重量,碍是占有空间,你要从它那边走过去,它会障碍你,有一定的质量、...就是嫉妒障碍!看人家做好事总是眼红、心里不是滋味,不但不随喜赞叹还泼冷水。有此小心眼,一切善功德皆不能成就,...
我最初与佛法结缘是因为我的同学。有一次我跟着她一起去拜见师父,就跟着皈依了。不过当时我对佛法的认识就是一张白...
据近代学者考证,历史上对风水最早下定义的是晋代的郭璞,在其著名著作《葬书》中有言:葬者,乘生气也,气乘风则散...
净土一门虽广摄诸根,咸登不退,而见佛久近,闻法大小,证果、授记迟速,不啻天渊悬绝。《大本经》略分三辈,不及《...
一天,明心居士送佛经来到一寺庙,与众结缘,时有一穷汉经常到寺庙,看有可吃否。穷汉见此情景便向居士发问。 穷汉...
道观
【佛学大辞典】
上篇:道体 | 下篇:道观双流 |
(杂名)天帝与修罗战而胜,令毗首羯磨作最胜之堂名曰得胜堂。止观五曰:毗首羯磨造得胜堂。同辅行曰:长阿含云:天...
道基
五部秘经
证三摩地者应知七法
百众学
坊
焰罗王供行法次第
佛戒
摄化随缘
八戒不言如来正觉
四种入定退定差别
有为空及无为空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大悲咒修持仪轨
【大藏经】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
人生的意义何在

净土法门唯上智与下愚不疑

色法的由来
妙莲老和尚:人最折福之处是什么

战「痘」女孩的学佛之路

佛教是如何看待风水的

净土一门 九品往生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