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术语)他人不与而自取即偷盗。五戒中第二戒也。智度论十三曰:“不与取者,知他物,生盗心。取物去。离本处。物属我。是名盗。”
佛教词典 > 佛学大辞典 > 正文
【上品世间律仪】 p0232 瑜伽九十一卷十二页云:由此为依,获得四种作意所摄九相心住。当知如前声闻地说。由得此故...又作兰香梢。旧译作阿梨树枝。兰香花开时,梢头之花子分为七分,以此比喻鬼神碎罪人之头为七分。慧琳音义卷三十五(...【宝现观】 p1457 杂集论十三卷十四页云:宝现观者:谓于佛证净,于法证净,于僧证净。由佛圣弟子、于三宝所,已得...(杂语)朝粥饭毕,下僧堂也。见象器笺九。...梵语 mahā-muni,巴利语同。为对佛、菩萨及大声闻等之尊称;有别于世俗之圣人。如大圣普贤菩萨、大圣文殊师利菩萨...(术语)罚僧中之有罪者。僧史略上曰:或有过者,主事示以柱杖,焚其衣钵,谓之诫罚。...(术语)菩提涅槃也,是依圣道所得,故曰圣果,此果为真正,故曰圣果。楞严经一曰:虽得多闻,不成圣果。净住子曰:...(故事)会元七(玄沙章)曰:师因参次,闻燕子声乃曰:深谈实相,善说法要。便下座。...亦名:施主 子题:衣药钵净施主、真实净主、展转净主、钱宝谷米净施主、得戒沙弥、学悔、钱宝等主必施俗人复是真实...【苾刍及苾刍尼居处】 p0875 瑜伽九十九卷十页云:苾刍居处者:谓于是处、有诸苾刍、下中上座之所居止。苾刍尼...乃专注一心,称念佛菩萨之名号。法华经普门品(大九·五六下):“闻是观世音菩萨,一心称名,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...形疾有三:风、寒、热病,为患轻微。心有三病,患祸深重,动有劫数受诸苦恼,唯佛良医能为制药。行者无量世界长婴此...如是我闻。一时薄伽梵。在室罗筏城逝多林给孤独园。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。菩萨摩诃萨万二千人俱。尔时三十三天...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法等菩萨约此三十颂造《成唯识》,今略标所以。谓此三十颂中,...
文殊师利菩萨向佛请法说,如何持戒修行才能为善知识?佛说,善知识有二种:一是善知识,二是大善知识。 善知识者,...
地藏法门里面有一个重要的内容,就是要教我们(认识)业果。业果的教授是释迦牟尼佛教法中最核心的。虚云老和尚讲:...
自性坚定、清净,是西方义 自性无有众苦,但受诸乐,是极乐义 在这个宇宙中有很多的佛,他们本来和我们是一样的众生...每一个人都在追求幸福!但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呢?我觉得唯有‘内心安适,俯仰无愧’的人才有真正的幸福。因为心如不安...佛陀时代,有一国家名为多摩罗,在都城外七里处有间精舍,五百位比丘在此研读经典、精进行道。有位年老比丘,名叫摩...
佛能度一切众生,但是他不能度无缘之人。我们说佛不度无缘之人。什么叫无缘?就是他没有信心,他不信,那用这个来,...
世尊有天对比丘们开示: 过去久远前,在此舍卫城有位国王,名长寿王。他聪明睿智,无事不知。不过,虽然长寿王善于...
大家看看佛陀教导我们怎么样布施?首先他让我们这样来观察布施。若施彼已,则是我有,通常我们会说:我有钱,我有什...
不与取
【佛学大辞典】
上篇:不说四众过罪戒 | 下篇:不疑杀 |
【六识行相】 行相,指心、及心所所具有的认识作用,心、心所以各自身性能,游履于境相之上,以游履于所对境之相状...
上品世间律仪
兰香梢
宝现观
下堂
大圣
诫罚
圣果
玄沙闻燕子
净主
苾刍及苾刍尼居处
一心称名
【大藏经】思惟略要法
【大藏经】佛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
【大藏经】唯识三十论颂

善知识者应具足八种功德

地藏法门里面一个重要的内容

【推荐】为何平时就要常念佛
慧律法师《知足则幸福常存》
老比丘寻死为佛所救

阿弥陀佛临终接引的佛力加持

怨怨不休息,无怨能胜怨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