凡二卷。日本净土宗西山派祖证空撰。又称四十八愿钞。系以定散、念佛、来迎等三重之义解释四十八愿,谓净土三经(无量寿经、观无量寿经、阿弥陀经)总摄释迦一代之教法,而观无量寿经开说此四十八愿,由阿弥陀经结述之。 p1644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巴利名 Saddhammajotipāla。初名 Chapata。西元十二世纪缅甸之学僧,蒲甘派(巴 Pagan)之祖。师事蒲甘长老郁多罗...(异类)龙王名。住频阇诃山下之池中,能解僧佉论,频阇诃婆娑外道就之学僧佉。见天亲传。梵Vṛṣagaṇa,Vārsaga...(术语)固执实有人我之见也。又名人我见,或单云我见。楞伽经三曰:是故我说,宁取人见如须弥山,不起无所得增上慢...五种系缚之意。即系缚心心所法及所缘之五种烦恼。俱舍论光记卷一说相应、所缘二缚,谓诸烦恼缚彼同时相应之心心所法...【相缚】 为六尘境相所缚,而心不自在。《成唯识论》五曰:‘言相缚,谓于境相不能了达如幻事等,由斯见分相分所拘...(术语)般若经,佛之自证少。多使须菩提舍利弗等声闻弟子,对诸菩萨说诸法皆空之理。是曰转教。是佛于彼等声闻欲附...禅林用语。谓相同之一句话,每回拈提起,皆有不同于前一回之体悟。又作一回拈出一回新。碧岩录第三十则(大四八·一...(名数)色界第四禅,证不还果之圣者所生之处有五地:一、无烦天,无一切烦杂之处。二、无热天,无一切热恼之处。三...巴利语 sabbe savkhārā dukkhā。一切有为有漏之法皆迁流不息,故称一切诸行苦。又作一切行苦。乃如来所说四法本...乃三佛性之一。指各种有漏、无漏等万行;盖以有漏、无漏等万行,乃成就佛果菩提四智之因,故称行佛性。又为二佛性之...【诸相除遣与随眠断灭同时】 p1363 瑜伽七十三卷七页云:问:为卽于此言说随眠正断灭时,诸相除遣?为断灭已,后方...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:一时佛在三十三天波利质多罗树下,与无量大比丘众及无量大菩萨众俱,弥勒菩萨摩诃...毗尼日用切要...如是我闻:一时佛在王舍城鹫峯山中,与大苾刍众三万二千人俱,皆得阿罗汉,具大神通。其名曰:尊者阿若憍陈如、尊者...
清代万缘法师。俗姓乔,湖州长兴人。平日为人愚昧迟钝。 别人骂他,也不嗔怒;人家赞叹他,也不欢喜,一心一意专持...
第二品是地藏菩萨在各个世界所有化身,前头是说所教者,这是说能教化者。教化是教育佛教本身不承认自己是宗教,只承...自我成长固然重要,也是无止尽的,但自我成长是否就是我们人生的目标及最终目的呢?在凡夫的阶段,我们不断地自我成...
【此中缘相差别者,谓即意中我执缘相。】这个缘相差别是属于意,这个意就是第七意识的我执相貌。第七意识的我执,它...
如果在日常生活中,佛珠突然断了,你大可不必如此惊慌。一切唯心造,心无恶念就好! 第一、你必须要知道,佛珠是用...生长在非洲荒漠地带的依米花,默默无闻,少有人注意过它。许多旅人以为它只是一株草而已。但是,它会在一生中的某个清...
在《坛经》中,顿与渐的问题,是贯穿全书的一个主要问题。六祖大师正是围绕这一问题来展开他一生教化的。因此,学禅...
释门万行,以布施为先。所谓布施者,只是舍之一字耳。达者内舍六根,外舍六尘,一切所有,无不舍者。苟非能然,先从...
四十八愿要释钞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四十八愿 | 下篇:四十八体十二光佛 |
为禅宗四家祖师之法语集,有三派系统:(一)凡六卷。又称马祖百丈黄檗临济四家录、马祖四家录。编者不详。收于卍续藏...
萨达马提波罗
毗梨沙伽那
人见
五缚
相缚
般若转教
一回举着一回新
五净居天
一切诸行苦
行佛性
诸相除遣与随眠断灭同时
【大藏经】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毗尼日用切要
【大藏经】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

尘情淡然心,矢志西方人

地藏菩萨的化身百千万亿
圣严法师《让智慧和慈悲永不止息》

此中缘相差别者,谓即意中我执缘相

佛珠断了是凶兆吗
一生定要美丽一次

《坛经》中的顿与渐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