系就“十二缘起”,以四谛观之,所生之四十八有漏智。十二缘起,即是将众生流转生死之因果关系所作之十二项分类:无明、行、识、名色、六处、触、受、爱、取、有、生、老死等十二支;四谛又称四圣谛,乃修习佛道者藉以入证得果之四种谛理,即:苦、集、灭、道等四种道法,与十二缘起同为佛教基本义理之一。今就十二缘起之每一支,逐一以四圣谛观之,如就苦谛而观“老死”,则未来之老死,即苦谛;老死之集,即集谛;老死之灭,即灭谛;趣向老死灭尽之行,即道谛;如是而观,除“无明”之外,乃至其余之十项,共为四十四智,另与四谛之四智合之,共为四十八智。漏,为烦恼之异称;上记之四十八智,尚未能完全断除烦恼之过非,故称有漏智。[杂阿含经卷十二、长阿含卷十大缘方便经、大毗婆沙论卷二十三、卷二十四、俱舍论卷九、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四] p1636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(术语)自上入于下也。自理入于事也。报恩经二曰:我于尔时堕在火车地狱中。唐华严经三十九曰:受佛智识堕在佛教,...梵语 upavāsa-sajvara,巴利语同。音译作邬波婆沙三跋罗。别解脱律仪之一。又作近住拥护。指在家男女所受之八斋戒...(名数)楞伽经一说七空:一相空,求生相不可得之空。二性自性空,性自之空。三行空,三业之所作不可得。四无行空,...全一卷。印度天亲菩萨造,南朝陈代真谛译。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六册。此论乃释论“遗教经”之书。分七科释之,以阐述菩...【如理思议具八功德】 p0580 显扬十七卷十页云:论曰:由于不可思议处,强思议者,有如是过失;故应远离。于可...亦名:摇身戒缘起 含注戒本·百众学法:“佛在舍卫,六群摇身入白衣舍,居士讥言不惭摇身,如王大臣。比丘举过,佛...行人得无所有定已,深诃责无所有处过罪,即舍无所有处,观于非有非无。常念不舍,一心专精,加功不已,其心任运,住...全一卷。唐代善导着。全称劝一切众生愿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国六时礼赞偈。又作六时礼赞偈、往生礼赞、礼赞。收于...(名数)日本入唐学密教有八师,称为真言八家。八家者:高野之弘法,安祥寺之慧运,禅林寺之宗睿,小栗栖之常晓,灵...乃天台宗所立四教四门之一。即观因缘生灭之诸法亦有亦空,破除有无相对之偏执烦恼,而入第一义谛之法门。亦即双照“...(一)指心。心如田圃,能纳藏善恶之种子,随缘滋生善恶之苗,故喻为田。 (二)(1936~)台湾台南人。十六岁出家于嘉...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来会第五之一 如是我闻: 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,与大比丘...(印光大师校印本)...闻如是:一时,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。佛告诸比丘:「当知食以节度,受而不损。」 佛言:「人持饭食施人,有五福德...问: 在家居士做《三时系念》给别人超荐亡人,如法吗? 大安法师答: 《三时系念》尽管标明是中峰禅师所作的,但印...很多人对杀生的内涵不能正确理解,或是认为,牛马猪羊这些动物生来就是给人吃的,所以吃这些根本是天经地义,没有任...
常怀敬畏心 三千威仪,八万细行,总不出行住坐卧。禅堂的外面写的是止语,希望大家不要散心讲话,在禅堂里没有必要...只有懂得感恩和珍惜的人,才能获得人生最大的收获快乐和幸福!学会忘记,让身心轻松;懂得舍得,让生活变得更加和谐...
一家面积才67平米,人均仅10元的素餐馆,竟引来一百多家媒体争相报道,引发无数广州市民关注,究竟是什么吸引了他们...
【念佛调养生息】:一声佛号,调养生息,心平气和,平日的烦忧,顿时化解。佛号加持,难事易解,利己利人,越念越精...我们要广结善缘,不要结恶缘。因为一旦与人结了恶缘,冤冤相报无尽期,是一件很麻烦的事。 万一与人结了恶缘怎么办...
修行是什么,是不是一定要脱离生活跑到庙里拜佛念经呢,是不是一定要专职打坐、阅读灵修书呢?当生活出现了问题,我...
四十八智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四十八尊佛 | 下篇:四十八轻戒 |
【九种佛教所应知处】 p0096 瑜伽十五卷三页云:已说八种佛教所应知处;次说九种。谓有九结。如摄事分,当广建立。...
堕在
近住律仪
七空
遗教经论
如理思议具八功德
摇身白衣舍戒缘起
非想非非想处定
往生礼赞偈
八家
亦有亦空门
心田
【大藏经】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佛说无量寿经
【大藏经】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
在家居士做三时系念超荐亡人如法吗
不杀生的内涵

好好参一参腿疼的是谁
忘记是风度,舍得是智慧

他用八块钱素餐温暖了广州

念佛是无上良药
圣严法师《结了恶缘怎么办》
